电力的价格,眾所周知,攸关民生,与工商生产成本,不能直接应用自由市场的那一套,因此才有电价审议委员会的存在,6月27日电价审议会召开临时会,大致如经济部高层所预测,媒体多以「电价平均涨8.4%,住宅用电在千度以下者不调」为标题,但97%的住家不动,小商家、小工厂也不受影响,简单的说,只有工商用电大户,受到电价变动的衝击,从这场电价调整的剧本,可以看出最终指导原则,是在争取代表多数选票用电户的好感,以避免对年底选举的负面影响。这到底是可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
陈冲指出,台湾电价偏低,全世界倒数,从学理看,钦定价格,如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就是一种变相补贴,问题是谁补贴了谁?以本周的补贴论,已不绝于途,例如内政部300亿元的房租补贴、农委会的石斑鱼补贴等,基本上补贴都来自全民,简言之,系使用民脂民膏,降低市场的价格。
电价在过去四年,冻涨八次,不仅未能节约能源,而且还扭曲资源分配,甚至累积了一次调足的压力;去年联合国COP26气候变迁会议后,各界都了解不论由能源成本、节能减碳、乃至净零永续,整体调涨,是以往低电价假象的必要代价,例如家庭用电700度以下,小幅调涨;700度以上,一律调涨反映成本,但可分段/分层调整,减少衝击,才能使用者付费,也多少可以导正用电人的态度。
陈冲指出,政府的难处,可能在面对二次战后的最大通膨,去年九月起,全球都松口,承认通膨的威胁,唯独台湾主计总处及央行仍矢口否认,媒体至少三次引述本人去年十月至今年一月有关通膨已来的呼吁,可惜当局坚定不予承认,3月29日新世代金融基金会发表「看不见大象也要摸象」一文,要求政府不但要面对通膨,而且对CPI的指标项目,也应检讨调整,以反映人民感受、社会实情,当时主计处以去年CPI1.97%低空闪过为说词,今年前五月3.04%的CPI,比下有余而自满,问题是CPI冷冰冰的数据,真能反映实际上的通膨现象?查价又是否确实?
据说,工商界在电价审议会议上,还表达对供电不稳、缺电、跳电、降压风险的顾虑,其中自然是对遽而废核政策的疑虑,风电太阳能作为基载的不安,这些都应该与能源管理法(能源端)、气候变迁法(排放端),乃至高唱入云的Net zero2050,合併考虑,看看能否真自圆其说?
陈冲指出,电价审议问题,虽然自说自话又过一关,但再一次暴露不尊重市场功能的宿疾,电价应该是Invisible hand的结果,不幸的是,选举才是Visible hand的目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