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教育不只是语言、歷史和文化,还很「科学」。教育部今天宣布推动「科学本土」教师增能研习,结合7个国立馆所,提供教师解读本土教育的不同视野。
教育部今天举办记者会,今年预计有37场次研习活动,结合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等资源,以职人讲座、手作及实验工作坊等形式,喊出「我的本土,你的时尚」口号,希望在科学教育中,也能纳入本土意涵,加深学生与土地的连结。
教育部次长蔡清华以一首台湾闽南语老歌「淡水暮色」为例,歌词中写到「朦胧月色白光线,浮出纱帽山」,就可融入地理教学,让学生思考从淡水老街望过去,到底能不能看到纱帽山,还是作者其实搞错了,看到的是观音山。
「科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蔡清华表示,台湾先民有很多生活智慧值得现在的学生深入瞭解,因此本土教育不只是语言、歷史、文化,也跟科学有关。他期许从中央馆所开始,未来纳入县市、民间馆所。
阳明交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纪国钟今天在记者会上提到,科学园区的厂房看似都从欧美引进,但设计上都要考虑本土状况,例如台积电的各项管路都会有避震设备;能源风机引入台湾,也一定要考虑颱风、潮汐问题,「没有加上台湾元素,就不会成功。」
本土教育会人才培力组召集人戴宝村表示,科学看似「放诸四海皆准」,但其实也很本土性,需要解决在地问题。希望各馆所提供资源,让国中小教师用不同的视野解读本土教育,推广台湾知识体系。
各馆所提供的研习活动都相当有特色,例如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将介绍台湾微菌研究应用于发酵产业的发展歷程;国立台湾图书馆安排手工纸张制作、古籍修护;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则是安排本土纺织科技相关课程。(编辑:张雅净)1110629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