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许先生因工作关系,需要长时间用电脑,但却常常工作到一半,正全神贯注时就突然大量流泪,非常困扰,于是前往台北慈济医院就诊。在台北慈济医院眼科部医师何旻洁检查后,发现病人眼球表面泪膜层薄,而且角膜还有些破皮,诊断为「乾眼症」,于是开立人工泪液并卫教正确用眼方式后,许先生流泪情况已明显改善。
●乾眼症好发于长者 年轻族群患病率也出现增加趋势
眼睛的泪膜由内而外可分成3层,分别是让泪水均匀分布在眼球表面的「黏液层」,有免疫球蛋白并且可以提供眼球表面养分的「水层」,以及包覆水层,让泪水不至于太快蒸发的「油脂层」。这3层只要其中1层过多、过少都会使泪液不平衡,出现乾眼症状,常见于年长者、更年期荷尔蒙改变的女性、眼睑内翻或外翻者、服用药物者(如青光眼用药、抗忧郁药)或患有免疫疾病的病人。
何旻洁指出,过往50岁以上患者发生乾眼症的机率约15%,65岁以上患者则是30至40%,然而,近年来因为民眾生活习惯改变,长时间配戴隐形眼镜、使用3C产品、冬夏二季长时间在冷暖气房、使用除湿机等生活方式,大幅增加了20到45岁年轻族群罹患乾眼症的机率。
●乾眼症不只有眼睛乾燥 流眼泪也是警讯
台北慈济医院说明,「眨眼」这个动作可以均匀地混合油脂层、水层和黏液层,并将泪水分布在眼球表面,而人在自然情况下的眨眼频率,1分钟约10到15次,专注时会只剩下5到6次,泪水润滑眼球表面的频率不够,自然就有乾眼情形。而乾眼症的症状不是只有乾燥而已,少数患者会以「流眼泪」来表现。
何旻洁表示,「要是眼睛乾到角膜受损,产生异物不适感,眼睛就会因刺激而产生反射性的泪水分泌,这种情况常发生在用眼过度,环境太乾燥的情况下。」针对求诊患者,医师会先透过眼尾放泪液测试纸片、萤光染剂来检视泪水量和泪膜裂解时间,若确定为乾眼症,则会视严重情况开立人工泪液、凝胶、泪膏或轻微类固醇使用,要是效果不佳或合併有免疫疾病,则会合併使用免疫抑制剂或以自体血清治疗,亦可选择泪管栓或脉衝光等新式治疗。
●民眾记住这4招 保持眼睛湿润又明亮
现在气候已渐趋炎热,冷气是民眾夏天必需品之一,但也是罹患乾眼症的危险因素,因此何旻洁教导4招,保持眼睛湿润明亮。
▸招数1:摄取足够水量,身处空调环境里,勿靠近出风口,可放杯水或环境雾化器,增加空气湿度。
▸招数2:脂腺开口位于眼睑根部,自行热敷或轻轻按摩眼睑周围,让其通畅。
▸招数3:隐形眼镜勿配戴超过8小时。
▸招数4:适时补充含有EPA、DHA及维他命A等保健食品。
最后,何旻洁提醒,人工泪液具补水、补油脂和玻尿酸等保湿成分,对乾眼症状改善有明确效果,但为了保存加有防腐剂,所以使用次数以1天4到6次为宜,严重乾眼的患者可选择单支、无防腐剂的包装,以保眼睛舒适。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