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防空避难室供过于求,为活化使用,北市府在2018年通过管理要点,开放公有建筑物的防空避难室作为公益性的临时使用,但近4年申请数挂蛋,市府决定今年不再延长实施。议员批评,连市府自己的机关都不埋单、不想申请,政策推行4年却以挂蛋失败收场,建管处须检讨。建管处回应,有单位曾表示有需求,但可能因计画改变而没有申请使用。

北市府列管2.6万处防空避难室,可容纳2106万人,逼近台湾人口数,是台北市人口的8倍,市府盘点1397处公有防空避难室,可以容纳625万人。

市府2018年通过《台北市公有建筑物防空避难设备申请公益性临时使用暂行管理要点》,试办1年后再延期3年,至今年6月9日失效,由于4年期间申请挂0,直接退场,未有延长计画。

议员许家蓓批评,政策上路4年竟然完全没有申请案件,沦落寞退场,该政策上路后未见建管处积极宣传,且检视申请规定,如果要申请使用,需要请建筑师签证,并且提供平剖图、逃生避难计画等11项文件,且1次只能申请1年,对于想申请的单位来说,流程过于繁琐,自然会打退堂鼓。

许家蓓指出,针对防空避难室的活化,市府必须研拟更具可行性的政策,并且持续与中央讨论因应作为。

建管处建照科长洪崇严表示,当初试办一年,有单位表达需求,一年后他们还是说有需求,因此继续沿用,但可能对方计画有改变,一直没有申请,现在没有要继续延长。他说,基本消防、逃生避难安全要顾及,未来有需要仍要回復防空避难功能,申请条件没有太严格。

洪崇严说,北市防空避难室已大于需求量,依照《建筑法》102条之1,可用缴代金方式取代设置防空避难设备或停车空间,但国防单位认为仍有需求,因此未来仍要依照法令设置防空避难室。

#申请 #防空避难室 #市府 #4年 #建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