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健保署选在嘉义县阿里山乡达娜伊谷举办首场「虚拟健保卡在地培力训练」。(圣马尔定医院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今健保署选在嘉义县阿里山乡达娜伊谷举办首场「虚拟健保卡在地培力训练」。(圣马尔定医院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今健保署选在嘉义县阿里山乡达娜伊谷举办首场「虚拟健保卡在地培力训练」,现场还有虚拟健保卡绑定现场教学。(嘉义基督教医院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今健保署选在嘉义县阿里山乡达娜伊谷举办首场「虚拟健保卡在地培力训练」,现场还有虚拟健保卡绑定现场教学。(嘉义基督教医院提供∕吕妍庭嘉义传真)

台湾医疗院所密度虽高,但对山地离岛与偏乡民眾来说,就医往往是遥远的距离。中央健康保险署2018年起规画「虚拟健保卡」,自去年起扩大适用于远距医疗、居家医疗及视讯诊疗等3大场域,今健保署选在嘉义县阿里山乡达娜伊谷举办首场「虚拟健保卡在地培力训练」,希望虚拟健保卡能推进偏乡,让民眾透过远距医疗,得到最及时的诊断和给药。

疫情推波助澜下,至今年7月1日止,已有27万3787人持有虚拟健保卡,607家特约医疗院所提供虚拟健保卡服务,健保署盘点全台 52 个 IDS 地区,考量当地人口数及医疗资源情形后,将在16乡镇举办实体教学,今并在阿里山乡办理首场活动。

包括嘉义基督教医院、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奇美医院,阿里山乡卫生所、阿里山医疗站、香林卫生室等在地医疗单位,也现场分享使用虚拟健保卡在居家医疗、远距医疗及视讯诊疗场域就医流程与心得。

嘉基部落健康中心主任,医师安欣瑜表示,2016年2月由医师、护理师、药剂师、居家照顾服务员及社工组成偏乡居家医疗团队,主动走入病人家中,为许多卧床、失能、行动不便的患者解决回诊不便问题,不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改变大家原有生活方式,透过医疗数位化,可让行动不便的民眾选择居家医疗,不仅环境熟悉又有家人陪伴,还能降低外出就医的感染风险。

嘉基副院长周恬弘表示,今年6月透过远距医疗巡迴车,在山美、新美、茶山村3村开办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与急诊的「远距医疗」服务,车内设有携带型数位医疗影像系统、远距医疗平台及数位五官镜组,皆能透过虚拟健保卡使用,以提升民眾就医便利性。

嘉基也提到,医疗团队至偏乡提供「居家医疗」服务时,需携带看诊用的电脑、读卡机及许多医疗设备,负担沉重,也常出现健保IC卡无法读取、写入时间缓慢等问题,今活动现场展示透过健保署开发的「居家轻量蓝牙APP」,让医护人员只需携带轻便的平板或手机,即可扫描虚拟健保卡看诊。

圣马尔定医院副院长林慈恩表示,圣马在阿里山虽有24小时医疗站,但主要是家医科医师值班,若病患状况需专科医师做进一步评估时无法立即处理,透过虚拟健保卡远距诊疗,能即时远距会诊,不限科别,给予患者更精确的诊断治疗。

圣马特助兼社区医疗部主任陈汶均说,许多长辈对3C本来就不是很了解,认为一定要带健保卡才能看诊,经过解说虚拟健保卡的操作与示范,长辈与家属都说好方便,也感谢健保署长久对偏乡山区关注,不断投入各项计画,

#虚拟健保卡 #偏乡 #远距医疗 #透过 #居家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