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乡有地名叫鸭母坑/阿穆坑,这个地方不产母鸭,为什么叫做鸭母坑?

巴宰族因战功蒙大清皇帝赏赐土地,南边到达大肚溪,北边到三义伯公坑与西湖溪上游的打哪叭溪流域。但是因西湖乡二湖发生「鲎壳庄事件」,出了「生番」杀害汉人性命的事件。事后却意外促成了巴宰族领域第二次的扩张,使巴宰族领地意外的向北扩张到西湖乡后龙溪流域。

事件发生的原因是这样子的:

其一是鲎壳庄民越界栽种位于土牛线外的土地时,他的耕牛不小心走失,为了寻找走失的耕牛,意外被遇到的高山原住民杀害;

其二是因为庄民曾经射杀跑到番界外赶鹿群的原住民,以致原住民杀人復仇。

鲎壳庄杀人事件发生后,地方官员授命管辖事件发地点的番社以及周边附近的番社,如后龙社、房里社、大甲社、嘉志阁、猫里社等社处理。但是各社都因害怕生番之凶残,所以撇清关系,都说该土地不是他们管的,而是指向说是岸里社的辖区。所以官府通知巴宰族岸里社去处理。

事发地点与岸里社相距甚远,从岸里社驻地的麻薯旧社出发,也需要数天的时间,两者事实上应无关系。但是岸里社总土官「大由仁」潘敦仔认为既然如此,即使是「惨累已极」,还是「责无可辞,独遵当办」。

始料未及的是,待事件平息后,巴宰族岸里社的势力范围,顺理成章也从大安溪畔向北推展至西湖溪下游和后龙溪南岸流域。

所以,此时巴宰族便与相邻的后龙、房里、道卡司/大甲、嘉志阁、猫里等社共同踏界,以确定管辖范围。当下就共同指定:以现在尖丰公路上大千医院分院之附近为核心,西边以向西流的小河为界,东侧则以后龙溪为界,这条两溪界以南则是巴宰族的领地,以北则是后龙社、房里社、道卡司/大甲社、嘉志阁、猫里社等社的领地。

因此巴宰族人则以他们的首任总土官大头目「阿穆」之名,命名这条西侧界河叫「阿穆坑」,这个「阿穆」的发音和闽南语、客家话的母鸭发音相同,所以,以后这坑流域的地名就被汉人/客家人叫「鸭母坑/阿穆坑」。

今三义乡境内的主要河川名为西湖溪,其支流在火车站南侧,是由东边的「打那霸溪」和西边的「打木溪」会合而成三叉河,又名西湖溪。这东侧「打那霸溪」和西边的「打木溪」明显的就是原住民语,这打木溪之名,也是以巴宰族人用首领阿穆之名来命这条河的名。

作者为教育博士,国小校长退休

照片为三叉河之源,源流之一的打木溪,名称是从巴宰族首领阿穆之名而来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巴宰族 #岸里 #鸭母 #西湖溪 #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