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近半世纪的原住民传统谷物油芒,被台东县延平乡布农族青年邱晓徵坚持復耕,后来才发现,种下的竟是中央研究院口中耐旱又营养的「超级未来食物」,台东仅少量种植,虽然利润不高,但他却不想拉高价钱。
延平乡武陵村一处山脚下,一群布农族妇女淹没于杂草中,近看发现她们背着篓子正在採收谷物。妇女说,「这个很麻烦」,同一片田成熟时间也不同,无法像稻子用机器採收,只能以人工分批採收;而妇女口中的「麻烦」,就是科学家发现极端气候下也能生存的超级食物油芒。
邱晓徵说,几年前他想找回原住民传统谷物,但这种谷物已消失半世纪,他2016年参加小米课程遇到研究原住民谷物的老师林志忠,林将油芒的1穗交给他带回部落种植。
「当时只知道种的是传统谷物」,等到抽穗后,70几岁的长辈望向着田里,以母语惊呼「你们竟然还会种Dill」。老人家感动地说,1941年内本鹿事件后,日本政府将住在内本鹿的布农族人强制迁移到海岸山脉的鸾山部落,当时族人带着传统谷物一起移居,油芒一消失便是50几年。
邱晓徵原想找回原住民传统谷物,后来得知这是中研院投入数年研究,能在极端气候下生存,抗旱耐盐又能取代稻米的油芒。
邱晓徵说,油芒收成1分地1年卖7万,他1年收成约40几万,也很少人种,但他不想拉高价钱,在精神、文化的意义远大于利润,「不想让油芒在长辈的生活中式微,在我的生命中消失」。
农委会台东区农业改良场作物改良课助理研究员黄子芸表示,油芒对环境适应力强、营养价值高,场内目前保有10个品种的油芒,若民眾有兴趣也会协助辅导栽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