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文忠公园新建的地下调节池为台南公部门首例大型地下调节池,目前施作进度已达37.35%,超前约20%,预定明年3月中旬完工。(洪荣志摄)
东区文忠公园新建的地下调节池为台南公部门首例大型地下调节池,目前施作进度已达37.35%,超前约20%,预定明年3月中旬完工。(洪荣志摄)

台南市东区及仁德区周边的东门路、自由路一带,因地势较低,每逢短时强降雨即容易积水,市府争取1亿元的前瞻计画经费补助,首度在东区文忠公园新建2座地下调节池进行截流,完工后最高滞洪量可达6425立方公尺,将能大幅减轻附近三爷溪的负担,有效改善当地水患。

市府水利局还指出,有别于一般常见的开放式滞洪空间,文忠公园则是台南公部门首例大型地下调节池,目前施作进度已达37.35%,超前约20%,预定明年3月中旬完工。

今天上午市长黄伟哲前往视察时,容量4025立方公尺的A池结构体已经完成,容量2400立方公尺的B池也即将动工,至于雨水下水道箱涵还在施作中。未来工程完工后,还将覆土回復原来的公园样貌,提供附近居民休憩场所。

黄伟哲表示,短时强降雨的天气型态,是目前治水防洪的一大挑战;东区东门路及自由路一带,由于天然地形致道路坡度陡峭,往年常因一场午后雷阵雨,即超过既有的排水负荷能力,造成周边淹水。新建的地下调节池,未来可因应大约70到80公厘的时雨量,延迟大概1个小时到2个小时的雨水,可有效减少或解决淹水的情形。

另外,调节池盖好后,公园也会恢復起来,可增加市民的游憩空间;尤其许多议员都非常重视如何将此一公园优化,下年度将把文忠公园的优化列为优先市政项目,提供东区、仁德区的民眾,一个更好的绿地。

水利局长韩荣华也说,东区东门路一带的淹水问题,原本的规画方案是採下水道干线延伸方式改善,但因此处属市区及仁德区的交通要道且管线问题复杂,改善工程推动有困难。

韩荣华指出,后续经过多次检讨修正后,改变策略採用综合治水及径流分担的理念,利用既有的文忠公园兴建多功能调节池,增加大约6425立方公尺的滞洪空间,不仅因增加都市透水保水的能力,有效改善淹水风险,同时也配合地方意见,办理公园设施重新规画改造,增设运动休閒设施。

#调节 #东区 #文忠公 #立方公尺 #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