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着刚煮好热腾腾的便当,高雄原乡的照服员整装出动,有的双手拎,有的拉着小推车,挨家挨户拜访部落中的长辈,把便当和关怀外送到家。「不能因为疫情,剥夺长辈用餐的权利,让他们饿肚子。」照服员说。

疫情爆发以来,设立于高雄原乡的文化健康站取消了共餐服务,为了持续带给长辈关怀,照服员们每天亲自外送便当,不畏风雨与山区寒冬,两年来照服员踩着山路,送上健康又美味的餐食,帮忙打理各种疑难杂症,为防疫生活下的部落长者们,提供温暖的支持力量。

位于桃源区「嘎啦凤部落文化健康站」在疫情期间暂停共食服务,改由照服员将餐点送到部落长辈家中。(图片提供/高雄市桃源区嘎啦凤文化健康站)
位于桃源区「嘎啦凤部落文化健康站」在疫情期间暂停共食服务,改由照服员将餐点送到部落长辈家中。(图片提供/高雄市桃源区嘎啦凤文化健康站)

早上9点钟,正是桃源区「嘎啦凤文化健康站」(下称:嘎啦凤文健站)最忙录的时候,照服员与志工手脚俐落地洗切菜、炒菜、包装盒饭,赶在11点前将餐点准备就位,出发送餐给部落的长者们。「我们的餐点主要使用在地食材,少油少盐让长辈们吃得健康。」负责人王雯萱说。依照文健站规划,一位照服员要负责10位长者,他们有的住在山坡上,有的距离较远必需骑摩托车,平均送完餐得花一个小时。王雯萱笑说:「老人家看到照服员总会很开心,所以每次除了送餐食,还要多留10分钟陪他们聊天办事、处理日常。」。

文健站虽因疫情关站,照服员的关怀仍旧不停歇,每天电话问安,亲自送餐到府,并协助处理疑难杂症。(摄影/李奕玱、图片提供/高雄市政府新闻局)
文健站虽因疫情关站,照服员的关怀仍旧不停歇,每天电话问安,亲自送餐到府,并协助处理疑难杂症。(摄影/李奕玱、图片提供/高雄市政府新闻局)

嘎啦凤文健站是高雄市原住民委员会在原乡地区设置的14个文化健康站之一,原本平日为部落长者安排活动课程,提供午间共餐服务。原乡部落年长者比例高,许多家庭白天年轻人外出工作,留长辈独守家中,因此到文健站动动身体和头脑,一起用餐聊天,成为一天中重要的交谊活动。

有如地方情感交流站的原乡文健站,自去年疫情升级起,不得不中断活动课程与共餐服务,以避免群聚感染。「我们从去年5月一直陆陆续续关到现在。」王雯萱无奈地说:「这个礼拜好不容易开放,但因为出现确诊案例又只能关站,听到又关站,很多老人家不开心,觉得很不习惯,少了平常可去上课活动的据点。」按耐不住的长辈,会在文健站四周徘徊,不时关心照服员在做什么。「只能叫他们回家休息不要乱跑。」王雯萱苦笑道。

文健站提供各种活动课程与共餐服务,长辈们可在这互相学习交流,得到身心灵的照料。(图片提供/高雄市桃源区嘎啦凤文化健康站)
文健站提供各种活动课程与共餐服务,长辈们可在这互相学习交流,得到身心灵的照料。(图片提供/高雄市桃源区嘎啦凤文化健康站)

虽然无法敞开大门,但服务仍旧是现在进行式,文健站的照服员们改变方向主动出击,透过送便当每天拜访长辈,同时协助处理家中大小事。像是有些子女在外工作的独居长辈,孩子帮忙办了手机却不会用,于是在用餐时顺便求助照服员。而照服员不但手把手教如何视讯通话,还会「随堂考」打电话提醒爷爷奶奶平常要练习连线接听。

在防疫期间,文健站虽有宣导各种卫教课程,但快筛对许多长辈来说仍然是个难题。趁送餐时,照服员索性带长辈,跟着教学影片一个一个步骤做,终于获得有效採样。「关站期间,老人家对照服员的需求很大,甚至缝衣服线穿不过针头,都要照服员帮忙。而以前这些小事都可以在文健站聚会中解决。」王雯萱分享疫情中长辈的「非日常」,她还说:「许多长辈要人陪同到医院,看到文健站没开就不好意思开口,其实像是环境清洁、回诊拿药、检查復健等服务,我们一直都在持续进行。我们生活在这么小的环境,每个长辈都是我们的亲人。」

路虽蜿蜒,但照服员的付出却很直接。(摄影/李奕玱、图片提供/高雄市政府新闻局)
路虽蜿蜒,但照服员的付出却很直接。(摄影/李奕玱、图片提供/高雄市政府新闻局)

虽然因疫情无法密集接触,但藉由送餐服务让关怀不停歇,许多原乡爷爷奶奶都觉得好贴心。随着疫情逐渐降温,文健站也期待能够早日敞开大门,还给长辈聚会共餐的心灵交流站。

目前本市于原乡地区设置14站,加上都会地区15站,共29处文健站,服务对象包含,55岁以上长辈且为独居长者或亚健康、身心障碍中度以下、轻度失能者(失能等级2~3级)等长辈,若长辈有需求都可以联络各文健站,文健站也会派专人至家中访视。

Information

• 高雄市政府原住民事务委员会

各文化健康站联络资讯

本文作者:李瑰娴

《高雄画刊》2022/07
《高雄画刊》2022/07
#照服员 #长辈 #文健站 #原乡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