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讯》报导,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高为元,是非典型的国立大学校长。上任不过两月余,社群已经有自称「元宝」的粉丝;走在校园,游客上前求合照,高为元也欣然应允。本刊摄影记者拍照时,他还嘱咐补光别太过,身旁同事玩笑说,他怕拍起来像韩剧偶像明星。

幽默的型男 满身正能量也有国际观

这是高为元给人的第一印象,谦和有型还带点幽默。在今年4月30日的清大校长交接典礼上,与会贵宾最常以正能量与国际观来形容他;而这些人格特质也在此次《财讯》的採访中,展露无遗。

11岁跟着外派父亲到美国,此后40多年高为元都在国外生活,虽然常带家人回台探亲,但仍被归为「空降」校长,缺乏人脉成了挑战之一。高为元不以为忤,他乐观地说:「这也反映了清华想做一些以前想过却没有做过的事,有新的思维。」

《财讯》分析,这样的新思维,有一部分跟今年清大招收第一届学士后医学系,以及正准备招标的桃园教学医院有关;值此生医产业与科技结合之际,需要借重高为元的国际生医背景,尤其是衔接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转译医学」专业,替清大培养出跨领域人才。

对于生物医学,高为元很有想法。主攻生医工程和生物材料的他,曾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任教18年,2003年创办促进伤口癒合的生技公司,尝过创业的酸甜苦辣。

「我常常被说不!」投资者会说不,因为看了20、30个技术,这只是其一;临床医师也说不,因为他不能马上了解新技术;甚至,「我自己也跟自己说不;高为元,你确定要这么做?」

强调价值链 生医市场是日不落产业

但是这段创业过程,让他领悟到从学界到产业界的转译过程中,技术只是整体价值链的一块,好的人才必须知道怎么去整合,包括从应用面到法规,或是与资本市场与创新文化等等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要先知道临床应用的「痛点」在哪里,然后再跟技术沟通。「转译医学几乎是一种思维、一种心态,就是要更多元与更包容。」

根据《财讯》报导,最近几年,高为元的生涯转到亚洲。2015年被延揽到香港大学担任副校长,参与过港大在深圳2000床教学医院的设立;2019年又被借调到香港科技园,担任转化研发所所长,同时协助港交所评估无盈利生技公司的上市申请,见证了香港股市从金融地产跨到生技领域的过程。

文章来源:财讯双周刊
#高为元 #清大 #财讯 #国际观 #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