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外,据疾管署统计,今年已有15例境外移入登革热,超过去年整年累积病例。由于近来连日大雨,也令人担心引发登革热大流行。除了儘速清理环境积水容器外,食药署也提醒民眾防蚊液的正确使用方式,包括喷洒的距离、需避免的区域、顺序等。

防范登革热病毒流行,除了应在大雨后及时清理环境积水容器,避免病媒蚊生滋生外,皮肤裸露处使用食药署核可的防蚊液。食药署表示,防蚊液的使用方式要注意下述事项。

1. 距离皮肤或衣物10~15公分,缓慢喷洒。

2. 使用于脸部时,请先喷于手掌再涂于脸部,并避开眼、口周围,若有伤口、过敏或晒伤的皮肤,请不要使用。

3. 夏天防蚊液与防晒产品一起使用时,应先使用防晒产品,间隔5~10分钟,再使用防蚊液,以免皮肤过敏不适。

4. 食药署并提醒家长,用于孩童时,应由成人喷于手掌再涂抹孩童,但未满6个月的婴儿则勿使用。

5. 若误触眼睛,应立即以清水冲洗10~15分钟,有皮肤不良反应或不适症状,请立即停用,并谘询医师或药师。

食药署表示,目前防蚊液多含DEET成分防蚊产品,可用于驱蚊、虱、蚤等,浓度在12-50%间。至于如何选购防蚊液,药师廖伟呈表示,首重「含DEET的浓度」,一般成人所使用的浓度不宜超过50%,儿童使用浓度在15%以下,若在户外只待1、2小时,可选DEET 12%以下的产品;待2到4小时,浓度需12%以上;待5到8小时,浓度应20%以上。此外,每1、2小时或有流汗时,最好要再补用防蚊液。

#防蚊液 #浓度 #DEET #食药署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