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培育网球运动教练人才研习会」今天(7日)进行最后一天课程,内容一样丰富多元,上午第一堂课由营养师郭缳棻主讲网球运动营养学,第二堂课由台北市立大学教授曾国维讲授网球生物力学,在后再由退役国手许晃荣探讨近代球王球后特质。
网球运动营养学课堂中,营养师郭缳棻先带领学员认识「热」,由于长时间进行网球训练或比赛会大量出汗散热,当体内水分和血液中的可交换钠不足时,就会造成核心体温过高,导致体能调节失控的劳力性中暑,郭缳棻并教导学员如何预防与避免热中暑,根据运动前、中、后等时间点,分别计算对应水分补充量。
郭缳棻特别提醒,透过运动饮料补充水分、电解质和醣类,比纯水更能延续体力及表现;此外,分次小额摄取补充水分,比单次大量更容易被身体吸收与组织利用。运动后也要持续补充水分,不仅能代谢废物,也能避免疲劳累积。
至于网球生物力学,北市大教授曾国维先定义何谓运动生物力学,再介绍运动摄影机和肌电图等工具,鼓励在座学员可善用各种手机应用程式,帮助选手进行基本分析,若需深入解析也可寻求专业团队进行跨领域探讨。
下午则是退役国手许晃荣带领学员,从近代球王球后的特质看网球的发展及走向,许晃荣以国际职业网球四大天王费德勒(Roger Federer)、乔柯维奇(Novak Djokovic)、纳达尔(Rafael Nadal)、穆雷(Andy Murray)为例,指出「稳定性」为能否赢得比赛的关键,教练应帮助选手建立稳定性,尝试在比赛中将对打来回次数增加,提升自己的得分效能。
本梯次「菁英教练讲习」圆满落幕,感谢教育部体育署运动发展基金长期支持培育运动教练人才活动,邀请各领域专业讲师带来丰富精彩的课程内容,帮助报名参与的教练们有机会温故知新,在未来执教生涯能带给选手不同的新视野,帮助台湾网坛更加蓬勃发展,培育更多优秀好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