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9日签署生效的《晶片和科学法案》总额高达2800亿美元,其中提拨527亿美元奖励晶片业者在美国研发和制造,而只要接受补贴的企业,10年之内不得在大陆投资。对此,大陆专家表示,美国希望保持自身技术优势,对晶片流通实施更多限制,拉拢他国阻止中国大陆获得更先进的晶片产品和技术;同时,美国欲在「晶片霸权」下,利用晶片产业达到其目的,并进行「政治要挟」。

美国晶片法案将提供527亿美元(约台币1.5兆元)设厂补助,奖励美国晶片生产,但获得补助的半导体业者,10 年内不得在中国大幅扩展28奈米以下先进晶片产量,一旦违反规定,要全额退还美方补贴。该法案并将在未来10年挹注约2000亿美元以加强科学研究,提升对大陆的竞争力。

美国政府为何对半导体制造业大手笔砸钱,背后究竟有何盘算?《中新网》报导,大陆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刘卫东受访时表示,美国希望保持自身技术优势,对晶片流通实施更多限制,拉拢他国阻止中国大陆获得更先进的晶片产品和技术;同时,美国欲在「晶片霸权」下,利用晶片产业达到其它目的,从而进行「政治要挟」。

目前,美国正面临晶片短缺问题,包括汽车、家电、武器等均受到衝击,数以千计的汽车和卡车正停在密西根州东南部等待晶片。

专家指出,盖半导体新厂需要数年时间,该法案难解燃眉之急。

刘卫东强调,对企业来说,真正能够影响他们销售行为的是市场。而拜登政府现在却加入政治性因素,希望藉其霸权地位,胁迫企业「选边站」,只会扰乱全球供应链。

美国智库战略国际研究中心还指出,在復杂和高度依存的全球价值链中,中美半导体企业已深度融合,若要使供应链完全本地化,将付出巨大的经济和技术成本。因此,全球半导体产业硬要完全「脱鉤」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做法。

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也齐声反对晶片法案。在声明中强调,美国晶片法案旨在增强美国在晶片领域优势,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关注的任何国家」展开不公平竞争,这将加剧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地缘政治竞争,阻碍全球经济復甦和创新增长。

声明还痛批,晶片法案歧视对待部分外国企业,凸显美方意在动用政府力量强行改变半导体领域的国际分工格局。除了影响全球晶片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配置和安全稳定,扰乱各国企业在遵循基本市场规律下正常的经贸及投资活动,与全球工商界希望加强交流合作的普遍愿望背道而驰。

#晶片法案 #半导体 #霸权 #拜登 #地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