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学年度大学分发入学于今(12)日公告分发结果,受少子化影响,今年度录取率为98.94%创新高,但全国仅11校没有缺额,其中以公立顶大与医学院校为主,其他学校几乎都有缺额,当中又以文化大学缺额人数为2378名最多,文化大学教务长方元沂表示,国立大学招生名额增加,还有117学年度「虎年大限」即将到来,主管机关必须正视私校招生困境。
根据大学考试入学分发委员会统计,今年度在各分发后招生缺额计有1万4493 人,没有出现招生缺额的学校共有11校,包含:台湾大学、成功大学、政治大学、阳明交通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体育大学、中正大学、台北大学、中国医药大学与台北医学大学。
至于未足额录取学校方面,最受瞩目的是老牌私校文化大学,缺额2378最多,另外像是淡江大学也有1037名缺额,义守大学缺额则有1007名。
方元沂说,今年分发放榜对私校来说,承受的是前所未见的巨大压力。报名分发入学考生才2.9万多人,比去年狂减1.1万。到分科测验填志愿时,考生只剩2.5万人左右,而全国一般大学提供的总名额快4万人,其中公立大学名额就超过1.6万人左右,并且还持续增加。依考生「先公后私」的选校惯性,所有私校能争取到的考生最多1万出头。
没有瘦身直接撞上少子化冰山,方元沂指出,少子化衝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全面降临,灾情比想像更惨烈,多数私校分发入学的缺额势必倍数激增,且考生对分科测验的报考动机比想像中低更多,加上公立大学名额增加,导致「粥多僧少」到令人措手不及。
方元沂反问,明年考生将会再少2000多人,假设考招制度依然维持,已然惨淡的私立大学该用什么策略接招?
方元沂进一步提到,在人称「虎年大限」的117学年到来之前,这是所有私校都要承接的超级难题。「名额寄存」固然能换来喘口气,但仍受限于招生管道名额比例的限制,效果有限,也不是大学永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对于私立大学,主管机关必须正视它的功能、角色,及目前面临的困境。
成大校长苏慧贞则说,少子化对大学入学人数的衝击,未来几年势必更加严峻,各校在因应这道难题上,在招生等策略都必须重新调整,未来不管是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招生与办学不仅得更加强化系所特色,大学教育养成之后,学校如何引领学生与职涯、社会连结,都是各校势必得努力强化的方向。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