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委会统计,过去我国常年1期作及2期作稻米种植面积达28万余公顷、年产量约140万公吨,但我国稻米需求仅有120万公吨,导致稻米价格偏低,农委会推动多样政策,希望减少稻米种植面积、提高粮价,但可能也会影响末端零售价,农委会主委陈吉仲表示,以1家4口计算,每个月花在白米的费用约600元,就算白米价格调整10%、每个人每月约多支出15元、每人每天仅增加0.5元,「只要市场价格有达一定水准,农民就会愿意耕种」。

农委会为了减少稻米种植面积、提高粮价及增加农民权益,近年祭出「基期年农地稻作四选三」、「水资源竞用区推动大区轮作」,据统计,今年稻米种植面积相较近5年平均减少3.1万公顷,溼谷价格也因此上涨至每百台斤1000元以上价格、接近乾谷价格每公斤23元。

目前公粮收购分为计画收购每公斤26元、辅导收购每公斤23元、余粮21.6元,外界认为粮价上涨后,之后公粮保价收购可能就会退场,陈吉仲说,公粮收购政策没有改变但收购方式会大幅调整,包括新增「自国内市场机动採购稻谷」,以适时补充安全存粮,同时也能稳定市场谷价,提高稻农收益。

陈吉仲提及,农委会更推动水稻收入保险,以今年一期稻作为例,基本型共有19万3150件、投保面积达13万1248公顷,加强型则有947件、投保面积达1万7778公顷,理赔率分别有165%及334%,理赔金额达4.3亿元,并将在10个工作日内拨付理赔款,较原本的天然灾害现金救助快且有利农民。

至于是否会因此带动末端粮价上涨?陈吉仲说,全世界农产品中价格最稳定就是台湾的白米,目前我国白米零售价格每公斤约40余元,零售价格与产地价格有固定关连,对消费地价格波动影响不大。

#价格 #稻米 #白米 #陈吉仲 #农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