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就是处暑了,然后就是白露,意思是中秋节快到了,先不谈中秋会不会变盘转折(护盘机制可能也不太想知道),一般来说,过了白露气温就渐渐转凉,相信对于欧洲即将枯竭的莱茵河一定很期待气温降低。
极端气候 「限电」成新常态风险
今年的北半球异常的高温,四川这个以水力发电着称的地方,往年高温假也不过一至二天,今年一连放六天,许多跟笔电相关的台厂在重庆有设厂,好在遇到库存去化,不用担心限电影响产能问题,但已经有媒体提醒极端气候下的「限电」新常态风险。
的确,就连美国刚通过的削减通膨法案也是针对极端气候议题来的,说起来,这年头就连股民也不好当,以前只要注意台海的政治风险,现在不仅要关注疫情,还要了解战争的可能性,以后可能买卖股票还得先看气象预告。所以谁说炒股容易,而且下了功夫研究还不一定能赚钱。
不过,对于《理财周刊》的读者来说是幸福的,因为去年本栏就已经提醒连续第二年的反圣婴现象,要留意去年冬天偏冷的可能,现在回头看,果然不准,可是再仔细想想,如果去年冬天偏冷的话,那么今年的北半球夏天就可以躲过破纪录的高温吗?
高温又大旱 北半球今年苦
不知道,这方面没有深究过,留给专家去解惑。聊这个话题是因为落笔时看到一则新闻:「今年至今(8/15),西太平洋仅生成八个颱风,且大多数强度都不强,也未影响到台湾。对此,气象专家指出,若到八月结束仍没有颱风侵台,将是连续三年一至八月无侵台颱风。」
不知道读者看到这则新闻时的反应是什么,笔者第一时间闪过的画面是,2020年中国大陆的六十二天超长梅雨季差点把长江三峡大坝给溃堤,当年的台湾没有颱风入侵,后来的2021年台湾遇上了缺水限电,股市为此议题闹了一阵子,于是当台湾今年并没有同步感受到北半球高温与大旱,心中难免为明年嘀咕,希望台湾是宝岛,无风无灾无战争。
欧洲天然气频创高 电价翻倍涨
虽然最近的NYMEX原油因为拜登的中东行后出现下跌,市场归因于OPEC+增产一天十万桶,以及伊朗同意欧盟核协议文件最终版,美国也准备回应等讯息。
但是欧洲的能源危机并没有解除,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警告,今年的乾旱比2018年更极端,也许是欧洲五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高温席卷,用电激增,水力发电受到乾旱严重影响,加上北溪一号天然气管目前仅供应原先输气量的20%,造成欧洲天然气已经连续第四周上涨,八月十五日TTF基准荷兰天然气期货涨8.03%到222.000欧元/兆瓦时,比过去五年的季节性平均水准高出约十倍。
随着天然气价格走高,欧洲电力价格同样跃升至新的纪录,德国明年的电价上涨高达3.7%,达到每兆瓦时477.50欧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六倍,仅在过去两个月,价格就翻了一倍。
在热浪侵袭下,法国的核能厂与英国、比利时的天然气管因温度太高而停摆,同时太阳能发电模组因无法承受高温带来的功率耗损,降低了分担能源危机的功能。
通膨还有机会攀升
欧洲天然气不足,连带的美国天然气期货也跟着大涨,台北时间八月十六日21:00美国天然气期货盘中大涨6%,来到9.252美元/百万英热,距离9.664美元/百万英热前高仅差4.45%。
根据去年冬天欧洲能源危机的脉络,从天然气引动替代物资的NYMEX原油上涨,然后进一步推动汽油补涨,因此可以把天然气价格视为领先指标,一旦天然气在入冬之前频创新高的话,那么欧洲的经济所面临的史上最高通膨,还有进一步上扬的空间,如此一来,对于美国的通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就很值得观察。
投资人重新拥抱风险资产
自从美国七月CPI从9.1%下降到8.5%,市场依据八月的NYMEX原油继续下跌-9.46%,推测八月CPI很高的机率将进一步下滑,认定联准会九月份例会上不会升息三码,投资人重新拥抱风险资产,道琼指数上涨到33970点、年线压力附近,多空开始对后势展开论战。
大摩八月十五日最新报告认为,六月至今的反弹只是熊市中的一个小插曲,随着公司利润的走弱,利率的上升以及经济的放缓,反弹走势将在下半年走弱。但小摩表示,那斯达克100指数已经涨超过20%,符合技术性牛市定义,认为当前的涨势有可能涨到年底。
通膨未降至合适水准 升息步调不会停
事实上,联准会升息步调不会很快的停下来,目前联准会对利率的展望是明年来到3.28%,届时如果通膨没有下降到让联准会感到合适的水准时,还会继续升息,因此所有造成本轮通膨上涨的因子都有可能遭到修正,包括石油、粮食、晶片、运费、原物料与对中国大陆的高关税等,美国已经出手干预运费、石油与晶片,原物料在第二季已经修正,粮食跟俄乌战争与大旱有关,可能留到最后处理,所以市场预期下一步将调整对中国大陆的高关税。
如果这些造成通膨上涨的因子都能被降温,那么美国经济软着陆成功的机率可望上升,联准会就不一定要升息到如市场预期的4%以上,如此就符合当前股市上涨的逻辑─「美国通膨见顶,联准会升息将逐步放缓」的假设条件。
运价持续下探 回归疫情前常态
从这个角度可以合理的推测,运费未来只会下跌,差别只是下跌的速度,SCFI运价指数连跌九周,业界归纳,通膨效应、华南封控、新船增加,舱位增加大于货量减少,是运价持续下探的三大主要关键。
照目前的局势来看,沃尔玛已经表态第四季将清库存,可预见美国第四季拉货的力道会比去年同期来得弱,而当下已经进入到传统旺季的一半,结果美西码头工人没有罢工,原先在第一季提前炒作美西码头工人罢工的溢价没有兑现,这部分超涨的回归修正可能是接下来对货柜轮的筹码压力。
长荣九月七日即将现金减资,九月十九日新股上市,有两周停牌的时间可能会不参加现金减资的卖压,碰巧再过两周季线压力将开始快速下移,如果SCFI运价指数继续下跌的话,就算有长约锁定价格,估计长荣的半年报可能就是获利顶峰,之后下滑。
儘管马士基近期改口认为需求仍强、运价处在高位的时间延长,但在中国大陆官方定调「不过度透支未来」,因此今年GDP成长率5.5%的目标,不会刻意的去「做」出来,也就等于说,运价将回归疫情前的常态。
本文作者:洪宝山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147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