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艾成日前坠楼身亡,震惊社会,也引起大眾对于忧郁症及自杀议题的关注与讨论。台湾自杀防治学会、台湾忧郁症防治协会、台湾精神医学会共同发表声明,做4点呼吁,包括呼吁媒体避免传染效应、社会应包容自杀者亲友、介入关怀潜在风险个案、积极治疗勿中断。

因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导可能造成模仿效应,世界卫生组织(WHO)订有「6不6要」的媒体报导自杀事件的指引。「6不」包含:不要刊登出照片或自杀遗书;不要报导自杀方式的细节;不要简化自杀的原因;不要将自杀光荣化或耸动化;不要使用宗教或文化的刻板印象来解读;不要过度责备。「6要」包含:当报导事件时,与医疗卫生专家密切讨论。提到自杀时,用「自杀身亡」而不要用「自杀成功」这样的字眼。只报导相关的资讯,且刊登在内页而非头版。强调不用自杀的其他解决方法。提供与自杀防治有关的求助专线与社区资源。报导危险指标以及可能的警讯徵兆。台湾自杀防治法已于2019年通过,学会期待媒体朋友一同自律,也降低社会衝击与模仿效应。

自杀事件发生后,很多人都希望找到可能的原因,但学会表示,自杀常常是多因的,死者也不能再有任何的解释回应,建议不要过度简化或揣测可能的原因,也不要转传一些不确定的讯息。另近期网路上有对其亲人有批评的声音,其实没有人希望自杀的发生,自杀者亲友在此时除要经验失去亲人的痛苦,若还要接受外人的批评与指责,实为不可承受之重。请给自杀者的家属亲友,多一些空间与温暖支持。

由于潜在有自杀风险的个案,可能存在于我们四周。学会提醒民眾,若周遭有亲友抛出想自杀的讯息,请认真看待而不要忽略,表现关心、支持与倾听,也避免让他独处,建议亲友或可组成3~5人的关怀小组,提供持续性的陪伴与协助,并应用一问(主动关怀、积极倾听)、二应(适当回应、支持陪伴)、三转介(资源转介、持续关怀)的自杀防治守门人的基本原则,积极提供协助,或可避免自杀事件的产生。

学会也提醒,台湾忧郁症治疗仍有4大不足,与自杀问题相关,包括就医不足、诊断不足、治疗不足、持续治疗不足。忧郁症已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第一名的疾病,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更是增加,期望有需要协助的民眾应该积极治疗,并不要随意自行中断治疗,以减少自杀风险,早日恢復幸福快乐的人生。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自杀防治专线:1925(依旧爱我)24小时服务

生命线:1995

张老师专线:1980

#自杀 #报导 #学会 #亲友 #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