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骨骼约有156块,经丈量颈椎至尾鳍骨骼长度,至少长达约13公尺。(海保署提供/林瑞益高雄传真)
蓝鲸骨骼约有156块,经丈量颈椎至尾鳍骨骼长度,至少长达约13公尺。(海保署提供/林瑞益高雄传真)
蓝鲸骨骼以3D扫描建模后,先以数位模型组装及头骨模拟修復,以利后续骨头原件的重建参考。(海保署提供/林瑞益高雄传真)
蓝鲸骨骼以3D扫描建模后,先以数位模型组装及头骨模拟修復,以利后续骨头原件的重建参考。(海保署提供/林瑞益高雄传真)

韩剧非常律师中有许多鲸鱼的桥段包含蓝鲸等。为了让民眾体会台湾首例搁浅蓝鲸所传达的重要意涵及价值,海洋保育署与成功大学及海洋生物博物馆合作,将以蓝鲸骨骼3D建模技术辅助原件修復,再次重现蓝鲸骨骼的原貌。预计在明年暑假呈现在国人面前。

海保署表示,2020年元月在台东长滨海岸线发现蓝鲸,是台湾第1笔蓝鲸搁浅纪录,因蓝鲸于全球数量稀少且样本珍贵,海保署邀集国内鲸豚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做学术研究,更于去年11月29日与国立成功大学海洋生物及鲸豚研究中心,及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签署「蓝鲸骨骼标本合作备忘录」,希望能将蓝鲸全身骨骼样本修復重建并组装后,公开展示,以推广海洋环境教育及保育观念。

海保署说明,该搁浅蓝鲸虽为幼体,但全长达20公尺,不仅软骨组织多,头骨也破碎严重,因此修復及保存工作面临很大挑战。骨骼必须先蒸煮至完全除肉后,经长时间的反覆去油处理、晾乾及脱色后,待骨头可典藏于中长期状态,才能做细部修復及碎裂之大片物件定位,最后上色及预组装。

为了让骨头原件完整被保留并正确组装,已将全副蓝鲸骨骼做3D扫描建模,再以数位模型完成虚拟骨骼组装,同时也模拟修復头部的缺骨部位,提供后续骨头原件重建技术重要的参考依据。

目前成功大学完成前置处理的蓝鲸骨骼约有156块,包含鲸鬚板及附属渔具绳索,已全数交由海生馆做下一阶段骨骼细部修復计画,预计在明年暑假,民眾就可看到蓝鲸骨骼于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精彩亮相。

#蓝鲸 #骨骼 #修復 #海保署 #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