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艺术家萧如松(1922-1992)即将过一百岁冥诞,也是逝世30周年纪念,各界积极展开缅怀活动。除了新竹县竹东镇「萧如松园区」的推广活动之外,难得一见的大型遗作巡迴展,以及学术研讨会,也将如火如荼展开。

该项展览,名称是「松色经行-萧如松百岁冥诞纪念巡迴展」,一站在新竹竹北的「新竹县美术馆」,另一站在台中「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

萧如松生前个性严谨,自律甚严,而他的创思却海濶天空,在杂乱纷嚷的俗事中,展现澄澈寧静的意境,在拮据困顿当中,以单一水彩顏料,透过技法的实验与变化,开创出多样性,画风突破各种流派,自成一格,是华人艺术界罕见的清逸、高贵与典雅,灵气逼人。

萧如松一生,定居在客家区的新竹竹东,人丁单薄,独子萧正竹长年滞日行医,目前几乎处在断綫失联状态。数年前萧如松遗孀陈翠霞女士过世后,使得遗作的处理,受限于智慧财产权,相当不容易。

由于萧如松在世时,低调内敛,除了先后多次参加省展、台阳展、青云展、全省教职员美展均获奖,得到省展免审查的认定外,未曾出国深造,一生窝居竹东乡间,极少参与跨国际或都会型的集会结社,与各种美术运动,渊源也不深,史料记载不多。

而他的作品,曾受过蚁害以及受潮,整批破损,留下的作品不算多,若扣除课堂示范教学作品、校外速写草作,真正在画室沈思冥想过后加创思型作品,不到几十幅,特别珍贵。

萧如松的异秉天赋,独具价值的美学灵魂,以及创作语汇,在他逝世30年后的今天,依旧引领风潮,完全不退流行,成为台湾美术史中重要瑰宝,也是锦衣夜行的遗珠。

如何深度探索他独到的艺术理念、美学内涵,以技法的开创性,是他百年冥诞的此时此刻,被追思研究的重点,如何不以媒材(水彩)废言,也不因他留下的美术作品不多,而窄化与低估他艺术成就。

特别是,遗孀陈翠霞女士去世,独子萧正竹滞日失联,属于艺术家与生俱来的智慧财产权,成为后人处理上的严重困扰。萧正竹语焉不详式留给远亲,以及远亲口中代表的律师事务所,只能说聊备一格,代表家属,消极卡位,已经成为目前萧如松遗作的美学研究与推广上的最大障碍。公立美术馆固然拥有遗作的财产权,但因遗作的创作权,未到法定的50年,还是小心翼翼,不敢借出图檔,无法公开出版发行,在弘扬萧如松的艺术成就上,成为致命死角。

其次,包括新竹县政府在内,完全没有萧如松真迹作品,但多年以萧如松生前长住的竹东日式宿舍区为意象,扩大开发为「萧如松艺术园区」,立意良善地希望把萧如松,公推为杰出客家子弟艺术家代表,作为新竹县宝,成就地方文化积累,成为艺术桥头堡,更成为观光胜地。

然而,「萧如松艺术园区」土地私人地上权的争议,过度放大日式建筑幅员、顿失萧如松生前粗茶淡饭,以艺术为怀,俭朴乐活的日常模式与价值观,加上,配合园区的遗作展,手中没半张原作的「萧如松艺术园区」,却任由官方带头,印制相同尺寸复制品,许多原作在国美馆或私人藏家的手中的图式,却出现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充塞在「萧如松艺术园区」内,甚至大剌剌悬挂在县府相关办公室内,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萧如松作育英才无数,桃李满天下,许多自称萧家班的学生,也是偽作的来源。学生敬爱老师,以学习模仿老师创作,见怪不怪,也不在少数,市面上,画面相似的作品充斥,(但缺乏灵魂),造成市场的紊乱与恐慌,让先天失调(水彩媒材、图画纸本),后来又因相同尺寸印刷品,呈现在官方厅所,尤其学生仿作泛滥,让萧如松的学术探索之路,以及市场发展上,走走停停,备极艰辛。

这回新竹县文化局李安妤,用心良苦,克服各种困难,还是赶在萧如松9月20日,一百岁冥诞之前,推出系列纪念活动,包括「萧如松艺术园区」的带状节目,期望吸引在地乡亲与艺术界爱好者,共襄盛举。

还有攸关萧如松学术定位与观赏者好恶的大主轴活动,倍具意涵:

一、是百幅遗作精品展

该大展作品主要借自国美馆,该馆在萧如松生前,透过典藏机制,向艺术家本人购藏的作品,总共18幅,掷地有声,质地题材都很经典,同时也向多位重要私人藏家邀展,是精品的收藏组合,可望成为难得一见的「真迹」大滙集,值得仔细品评,一看再看。

二、学术学术研讨会

共有两场,第一场在9月3日,配合「萧如松百年遗作展」的开幕,当天的下午由3位学者廖新田、潘襎与龚诗文,发表论文,并邀请黄进龙、黄光男与林保尧等,作引言人,这些学者专家,来头不小,但他们不是外界熟悉的萧如松研究者,大家非常期待他们对萧如松的再发现,以及提出崭新论述。

论文内容分别是:廖新田的「百年松风,如何听涛?萧如松艺评考察与臺湾美术史」、潘襎的「萧如松的场所美学——孤独者的艺道三昧」以及龚诗文的「神秘的光线画家萧如松」。

另一场则安排在9月17日,当天也有萧如松在地配合活动,同时由台湾美术史权威学者顏娟英就萧如松美术史地位,提出论述。曾在任职北美馆期间,最早研究与策划萧如松展览的南美馆长林育淳,共同担纲,也是精彩可期。

「萧如松百岁冥诞遗作展」在新竹之后,已年底移师到台中「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是否还往其他美术馆再延伸,还在推敲中。

作者为典藏杂志社社长

照片来源:萧如松百岁冥诞纪念活动截图。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萧如松 #遗作 #成为 #艺术 #百岁冥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