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李姓男子近几年开始出现反应迟钝、不良于行、左手挛缩等情况 ,今年8月求助为恭纪念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医师陈敏雄门诊,陈一眼就认出李男10多年前曾经因蜘蛛膜下出血导致水脑症找他求诊,此次再度接受陈敏雄治疗,并顺利休养后出院返家,2人也惊呼缘分很巧妙。
李姓男子10多年前台北荣总医院就医,当时水脑症也是担任神经外科主任陈敏雄亲自操刀手术,并放置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后,才让李男恢復正常生活。想不到时隔10多年,李男再度因为就医跟陈敏雄相逢。
陈敏雄帮李男脑部电脑断层检查发现水脑症復发,研判应是分流管因使用年限长,而导致功能不良,建议重新放置分流管手术治疗。
也李先生体内右侧的分流管有沾黏情形,移除会增加脑内出血及感染风险,因此改由左侧放置新的脑室腹腔分流管。李男经过手术后恢復良好,目前已可以下床行走,左手挛缩也改善,而且可以自行使用碗筷进食,住院4天后便出院返家休养。
陈敏雄表示,水脑症顾名思义就是脑内的水增加,严格讲是脑室内或蜘蛛膜下腔的脑脊液增加,有2种原因会引起颅内的脑脊液增加,一个是脑脊液循环本身的问题,另一原因为脑脊液的形成及吸收不平衡,造成脑脊液在脑室内积聚,常造成颅内压上升。
他表示,水脑症通常会产生3个特别的症状,包括痴呆症,病患记忆减退、电话号码、熟人的名字、住址,逐渐遗忘,很容易被诊断为老年痴呆症,殊不知是因为正常脑压的水脑症。
第2个是步履不稳,走路步态失调,到最后只能坐轮椅。第3个明显症状是尿失禁,无缘无故尿在裤子里及来不及上厕所。常见治疗方法会透过手术使用引流系统,将阻塞的脑脊髓液引导到正常的循环区域,如心房、腹腔。
陈医师提醒,若家中有水脑症患者,在居家照护上应注意观察是否有水脑造成颅内压上升的症状,例如血压上升、脉搏下降及呼吸不规则、 呕吐、瞳孔改变等。
也要注意若头部及腹部伤口有红肿热痛及异常分泌物等发炎感染情形,应儘速就医。 脑室腹腔引流管可于头部体表触摸到,不可任意触摸或挤压,以免管路移位或破损。
若有下呕吐、腹泻、 发烧、不安、头痛、抽搐、呼吸异常及头、 颈、腹部分流管经过之处有异常红肿热痛时,请儘速就医。
陈副院长也说,李先生手术前在北荣门诊时反应异常迟钝,但是却能立刻认出他,当下警觉判断应是分流管功能不佳,及水脑症復发,于是将其列入第一检查,因此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李先生多年来的困扰。
他表示,水脑症是可以治疗的,但引起水脑症的原因才是决定病人预后的结果。建议若曾经罹患过水脑症的病人,应定期回诊追踪才是上策。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