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议员陈文政8月31日业务质询时指出,近年来台中人口密集的旧市区,住宅新案开始增加,处处都有地下室工程,建议都发局应将现行邻近房屋鑑定范围,从开挖深度1倍以上,直接明定至3倍,保障邻近居民与建方两边权益。都发局长黄文彬回应,针对台中市建筑物施工管制办法中的1倍和3倍差异可再讨论研议,请各区民眾配合勘查或鑑定,以保护民眾权益。

陈文政表示,台北市邻屋鑑定范围,规定为开挖深度的3倍,相较之下,台中只规定1倍以上,明显不足,台中近年重划区地价狂飙,许多建商开始将目光转至人口稠密的旧市区,但台中旧市区建筑的屋龄,多超过35年以上,且当时的结构、用料、法规强度,都无法与921震后相比,若邻屋鑑定范围太小,若开工后发生邻损,在没有事前鑑定的情况下,很难归咎屋损原因,对建方与邻近街坊来说,都相当没保障,也造成社会与司法资源的浪费。

陈文政说,建议市府应参考台北市标准,将工地周边房屋鑑定范围明定至「开挖深度3倍」,推动街区再造、老屋整建的同时,也应纳入「邻屋鑑定」规范,以事前公正客观的鑑定数据,在开工后发生邻损时,可以儘速厘清责任,保障改建者与邻居双方的权益。

黄文彬指出,台北和台中地质差异在于土层不同,台中市是卵砾石层,台北市是黏土层,因土层不同,防护作业也有差异,台中市用挡土墙,台北市是连续壁,工法也不同。但针对台中市建筑物施工管制办法中的1倍和3倍差异可再讨论研议,讨论过程中须请各区民眾配合勘查或鑑定,以保护民眾权益。

黄文彬提到,老屋若单独拆除,不需鑑定,现在很多建案是拆併建(拆除併新建),都发局要求在深度不变的范围内作相关鑑定,希望民眾配合鑑定单位进入室内检测,让资料建置完善,涉及责任厘清也较不会有争议。

# 台中 #邻屋鑑定 #老屋 #拆除 #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