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环境丕变,为克制高通膨的货币紧缩脚步,已带来欧美经济衰退的警钟,终端需求疲软回溯到亚洲生产源头。牛津经济研究院1日表示,亚太地区8月採购经理人指数PMI明显透露,东北亚韩国和台湾双双出现显着恶化,印度和东南亚(SEA)採购经理人指数则进一步表现出色,泰国制造业状况更以创纪录的速度改善,显示亚太区域内的制造业復甦差异不断扩大。
牛津研究团队分析,在利率上升、外国需求放缓的背景下,亚洲制造业前景疲软,而被压抑的国内需求和不断增长的旅游业,短期内正带给部份经济体制造业放缓的对衝力道,尤其是东协地区。
牛津经济研究院对亚洲採购经理人指数PMI的总体衡量标准,可能在8月回落至50的荣枯线以下,东北亚採购经理人指数PMI从49.2,扩大下跌至47.8,拖累指数走低;东协地区採购经理人指数PMI则有可能较7月份的52.2略有改善。
由于订单疲软和停电影响生产,财新中国採购经理人指数8月从50.4降至49.5。官方版的国家统计局中国制造业採购经理人指数则小幅上升,8月份为49.4,仍属紧缩疲软。
台湾和韩国的PMI下降速度更快,分别为42.7和47.6。企业反映内需和外需同步下降,是PMI走软的主要原因。相较之下,泰国採购经理人指数连续第二个月跃升至53.7,印尼和菲律宾PMI也有所改善,多是来自强劲的国内需求,抵消这些经济体疲软的外部需求,并支持其制造生产动能。印度的总体指数与7月基本持平,为56.2。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