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道路平整与管线管理成果」研讨会2日登场,产官学界齐聚,交流最新材料技术及工法。副市长林钦荣表示,市府2年来特地增加10.56亿元路平预算,升级新科技、强化施工品质。工务局长杨钦富强调,要比照日本东京的品质,做出「高雄路」。
「路平、灯亮是庶民基本的需求,也是卑微的心愿。」林钦荣强调,高市不断在工法、科技上突破演进,2年来相关预算增加10.56亿元。目前有线型、面型的透地雷达设备,可协助做道路刨铺前、地下管线现况的确认,深度可达三米,可完整覆盖石化管线。未来预计斥资千万元採购透地雷达车,可有效扩大侦测范围。
道路修补也有新利器,由高苑科技大学研发突破性的铺面养护材料「沥青复合胶泥」(Modified Slurry Seal),黑色的粉末只要加入20%的水搅拌,形成黏稠状的胶浆体,可轻松渗入路面间的缝隙并抹平,完工后还具有延展性。经实测,有效期长达2年,每平方公尺材料成本仅200元,可广泛使用。
此外,欧美国家常用的「反射裂缝抑制材」也可解决沥青铺面裂缝问题。在沥青面层与连结层之间铺设由高强度的聚酯纤维束及不织布组成的抑制材,可平均分散辗压的力道,维持面层完整,同时降低乘载层的龟裂现象。巴西萨尔多加机场为了克服重达250顿波音777的辗压,採用「反射裂缝抑制材」铺设跑道,歷经8年考验仍完整如新。
针对刨铺品质,林钦荣以市府建立「三方即时监控」机制挂保证,沥青出货端、现场端、道路挖掘管理中心三方随时保持连线,温度、配比、砂石用料等资讯全都透明化,避免偷工减料。
杨钦富强调,高雄市腹地达3592平方公尺,六都居冠,属冲积型新生代土质,基底松软,道路施工要适应各种气候条件等变化相当艰难。维繫道路平整,包括技术面、材料面都要面面俱到。 高雄市道路将比照日本东京品质,做出属于自己品牌的「高雄路」。
公路总局副局长林聪利表示,下雨、重车辗压都会影响路平,因应数位科技时代,如何应用科技做更有效的管理与应用,是研讨会主要的目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