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假期将近,长辈期盼着在异乡的儿孙回家团聚。有研究显示「孤独会增加忧郁症状」,但专家指出,忧郁长者实际就诊率仅十分之一,回家陪伴年长者时,除了关心其身体健康,还要注意其心理状态,与他们閒话家常,一起欢喜过节以减少长辈的孤独感。

一项2021年1月发布于国际期刊《柳叶刀》的研究,以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中4211位50到101岁的成人资料进行分析,歷经12年,于第二波数据搜集时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测量孤独感,并以此建立基准线;结果发现,基准线时较高的孤独感评分,与较高的忧郁症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相关。

臺大医院精神医学部主任暨台湾老年精神医学会理事长黄宗正说明,年长者特别容易感到孤独,原因包含随着年龄增长,身旁亲友陆续过世,社交系统减少;身体状况不佳,影响活动力及参与事物的机会等等。

黄宗正强调,孤独是许多身心恶化的因素,例如导致血压升高、引发心血管疾病,造成失眠,生活品质及认知变差,这些因素也会使孤独变得更严重,是双向影响的;建议周遭的人对身旁长者可以多点警觉及关怀,察觉对方活动是否愈来愈局限、渐渐退出原本的社交圈。

「许多研究均已证实,孤独与忧郁症的发生有高度相关。」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指出,高龄者病痛多,常误以为心情不好是正常的,如出现以下现象时,有可能有忧郁倾向,须求助专业:1.常抱怨身体疼痛,易出现失眠;2.闷闷不乐看什么都不顺眼,常常生气;3.对原来有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4.易忘东忘西,注意力不集中;5.没食欲,体重快速减轻;6.感到悲观,甚至不想活了。

叶雅馨说,忧郁长者实际就诊率仅有十分之一,周遭的晚辈应具备辨识力,感到疑虑时要有所行动。降低孤独感的作法依年龄区分,如长者的行动力还不错,可积极鼓励与社区邻里作连结,参与相关的活动;但行动力较弱者,不应勉强去参与活动,容易产生心有余力而力不足的想法,成为另一种压力。

叶雅馨建议,亲友晚辈可透过3个方式减缓长者的孤独感。首先,疫情间以电话或视讯问候长辈,将次数的频率拉高,可询问对方今天吃了什么、看什么电视等,营造话题让长辈思考及分享。其次,协助长者与活动中心联繫,或请邻居代为招呼,远亲不如近邻,可适时有些请托,协助留意长辈的状况。

第三项建议方式是,善用家族成员的力量。叶雅馨指出,如仅有1人关心问候长辈稍嫌不足,可邀请兄弟姊妹或孙子孙女每周问候1次,并在家族社群群组中简单说明长辈的状况,让成员同步了解,以便后续衔接话题,这样持续的关怀不仅让长辈感到被关心,且关怀的力量变大了。

#长辈 #长者 #孤独 #孤独感 #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