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轩岚诺的风雨,一百三十多位女性于九月四日聚集在W Hotel,参与《任性?韧性?女韧极限论坛》,这一天,她们卸下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目光回到自己身上,跟着创业家陈惠萍、探险家陈芊华、两性作家杨雅晴进行一场亲密对谈,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
梦想实践力 从小我延伸到大我
论坛开始从梦想起点切入。陈惠萍是社会学博士,认为能源转型应该从人文的角度出发,才能解决民眾无法参与绿能的问题,她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于2015年成立阳光伏特家,以公民电厂、绿电交易、绿能公益等创新的商业模式,打造一个全民都能参与的绿能平台。
陈芊华则从小我的玩乐,延伸到大我对地球的责任。大学时代即赴法国打工旅游,目前是国外旅游局亚洲─台湾的公关,2005年回到台湾以永续的方式推动极地探索,过着旅居世界的生活,打破一般人对「职业」的想像。
很多人不谅解,为何地球暖化严重,还要推广极地旅游,她认为,与其阻止人类探索世界的欲望,不如好好的教育人们尊重极地的动物,「牠们是主人,我们才是客人」,希望自己的小孩长大后到极地探险,也能看到当年妈妈看到的景色。
改变自己 才能创造更大的改变
创业过程有没有遇到挫折想要放弃?陈惠萍不讳言,创新本身就是一个撞墙的过程,并不是美好的想像,「十个成功,背后可能有一百个失败的案例」。要突破,第一步必须从自己改变做起,唯有自己改变才能创造更大的改变。
2021年疫情严峻,阳光伏特家在推广「绿能公益」遇到很大的挑战,陈惠萍没有退缩,反而在世界地球日当天许下美好的目标,要在2030年达成一百个美好的行动,目前已完成二十个。
「唯有行动,才能解决妳的焦虑」,把目标订出来,一步一步的走,就是陈惠萍找到力量的方式。第二步骤是她走出台湾、走出舒适圈,参与联合国气候峰会,讨论地球的未来。
有人称她为「太阳能女神」,发光发热。她说,自己比较像是月亮,撷取外在的光芒,寻求大家的支持和认同。她曾经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付出,在捷运上溃堤。明白自己必须修復心情,她给自己一个任务─走访世界找到自己的价值。
那一次,她带着阳光伏特家的商业模式拜访各国,受到很多国家点头认同,「原来台湾有这么棒的绿能事业」,回台后,虽然在饭店隔离十四天,她仍开心到久久不能自已。
陈芊华的挫折则是来自于大环境,多年前的SARS及现在的COVID-19打垮了旅游业,她认为,若要持续从事自己喜欢的旅游业,就不能死守台湾,因此远赴国外做亚洲旅游推广。从事旅游业的她,把玩乐当作一种投资,「玩乐越多、赚越多」,今年还去念航运管理硕士,提升自己的价值,成为一个奢华的游牧民族。
让自己强大 胜过一切恐惧
要说最反叛任性,莫过于「百吻巴黎」的杨雅晴了。杨雅晴在巴黎念音乐学院时,突发奇想,何不去路上吻一百个人,拍一百张照片?消息传到台湾,批评声浪不断,起初不以为意,经过五年之后,才意识到当初的行径挑战到父权结构。
「女生要有好的形象,怎么可以去亲这么多人?」很多人骂她荡妇,她开始注意到女性在传统教育下所受的束缚,深入研究发现,荡妇、不守妇道、不贞洁等词汇根本没有一定的标准,她在TED上以荡妇为讲题,告诉世人,如果所有人都是荡妇,就不怕被骂荡妇,不要害怕莫须有的指控。
杨雅晴写作出书,探讨女性经验,她坦言,经营自媒体的女性比男性多,挤进排名前二十大的女性却不到十人,原因是女性只有漂亮的单一形象,公开自己常有不必要的骚扰,特别是当小孩受到威胁时,往往会退缩,但是她永远不会妥协,会让自己的力量更强大,胜过一切的恐惧。
面对世界 不轻易妥协
对于八○、九○后的女性,如何发现自己并理解世界?陈惠萍认为,在传统框架下,女性承载更多他人的期待,爸妈、家人、朋友期待的自己,跟自己期待的自己不一样,有太多期待要去圆满,可能失去真正的自己。女性寻找自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扮演好妻子、好妈妈、好女儿的中间,「如何成为妳自己」,是一个很长的自我实现。
陈芊华分享,找到自己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现代社会开放,尽可能多方尝试,越早发现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可以让妳少走冤枉路,再来就是坚持,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不要动摇退缩。
杨雅晴认为,八○、九○后的女性刚好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矛盾在于,「我们内心的女性意识觉醒,但是大环境的觉醒还没跟上」。比方说,「身为母亲,知道哺喂母乳对小孩有益,可是当我要掏奶出来喂时,全部人都在看」。大环境还需努力调适,她仍鼓励女性,「妳是在为妳自己的未来开路,不要轻易妥协」。
职场、家庭与自我的平衡
谈到柔性的职场变革,陈惠萍分享,女性的永续行动上是一个很大的力量,有报导分析,女性更愿意为家人的健康、环保做出选择,不只是便宜快速,而是为下一代有更美好的未来。
「职场领导,忘记性别这一件事,就是跳出(性别)框架的时候」,创业是在现实世界用行动找答案,或许这个答案不存在世界上,但妳要勇敢跟大家说,那里有答案,创新思维不见得跟性别有关,当妳忘却性别,聚焦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是赢的力量。
三位来宾都是孩子的妈,对于职场家庭与自我的平衡,杨雅晴形容,每天从孩子回到家到上床睡觉,家里都是闹哄哄的,夫妻两个人工作奔波,又有忙不完的家务,只能用「深呼吸」找出口。她给自己一个更高的使命和愿景来平衡,告诉自己不会一直在这个位置上,一切都会过去。
以事业为重心的陈芊华,结婚是意外,孩子也是意外,当妈之后才感到挫折。她平衡的方法是,如果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不会感到不开心,就像工作、玩乐,她提醒自己要把自己过好,才会有笑容面对孩子。
成为自己的啦啦队
陈惠萍的孩子都已青春期,过了筋骨劳动的阶段。回首过去十年,她一边写论文、一边照顾家庭,认为很多事情可以「外包」,家务可以外包,孩子也可以外包(托婴中心),外包才可以做好自己,把自己做好才会是一个好女人、好妻子。而唯一不能外包的只有「妳自己」,留一个「Me Time」给自己充电,是一个重要的仪式。
陈芊华和杨雅晴也强调,外包不要有罪恶感,虽然不容易做到,但很多时候,要适度放过自己。
从「任性」到「韧性」,如何败部復活,找到内心復原力?陈惠萍强调,重要的是,「妳要成为自己的啦啦队」,女性很容易支持鼓励身边的人,现在要反过来,把这份温柔转回到自己身上,支持鼓励自己,「因为自己才是跟妳走到最后的那个人」。
把喜欢的事做到大家都肯定
陈芊华说,「择善固执」,只要妳喜欢,什么事都可以做,把喜欢的事做到大家都肯定,才是真正厉害的人。做对的事、自己开心的事不叫牺牲,而是一种投资,投资必有风险,要把风险压到最低。
杨雅晴则说,自己比较像乌龟,坚持到最后的那一个人,「韧性」是不管失败多少次,她都会重来。「女人很容易把自己给出去,却忘记给出的自己是多么珍贵」,身为女性,一定要看见自己的价值。
有些女性无法认同自己的性别,觉得身为女性很可怜,她希望有一天这些人不要这么想,「做女人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因为我们是创造力的源头,每个生命都是从我们身体出来」,身为女人真的非常值得骄傲,「因为妳给出去的都是最珍贵的」!
本文作者:蔡武穆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150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