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加拿大外长梅拉妮·乔利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加拿大将加入由美国牵头成立的「蓝色太平洋伙伴」(PBP)。美国对于南太地区的外交投入是其「印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版的「印太战略」也在这次的积极响应中呼之欲出。而美加的印太战略有何区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加拿大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丹今天(26日)在《环球时报》撰文分析,相对于外交与安全,经济是加拿大的最大诉求。

文章称,其实在川普政府最开始提出「印太战略」以及拜登政府继承且全力推进「印太战略」的过程中,加拿大的反应略显冷淡,尤其是相比同为中等国家的澳洲而言。不过,虽迟但到的加拿大「印太战略」也在2021年底拉开帷幕。去年12月16日,加拿大总理杜鲁道在任务授权书中指示新任外长乔利「制订并启动一项全面的印太战略,以深化该地区的外交、经济和国防伙伴关系以及国际援助」。今年6月,加拿大外交部成立由14名成员组成的「印太地区」谘询委员会。总体来说,加拿大政府计画从外交、安全、经济三个方面来打造自己的「印太战略」。

文章称,外交方面,加拿大的「印太战略」呈现出一贯地追求「依附与独立」的特点。一方面,加拿大会加入诸如PBP等美国牵头的「印太战略」机制,这既是回应国内对于加拿大缺席「奥库斯(AUKUS)」、四边安全对话等机制的质疑和担忧,也是实践其多边外交的一贯做法。尤其是在地缘政治、经济、安全形势都格外复杂的「印太地区」,加拿大更加需要盟友和集体行动的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加拿大不少智库也在讨论「印太战略」时强调,「加拿大需要自己的印太战略」,应该集合中等国家的力量来提升话语权,而不是单纯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附属。这一外交政策上的矛盾如何调和,对于加拿大而言,恐怕是一个永恒的外交难题。

此外,安全方面,加拿大的「印太战略」试图关注诸如南海等传统安全问题,也关注诸如海盗、非法捕鱼和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并且积极安排相关专业人员负责和主动与「印太地区」相关国家接触。例如,特鲁多任命擅长海洋战略的茱蒂·托马斯为新的国家安全顾问。

最后,相对外交与安全,经济似乎才是加拿大「印太战略」最大的诉求。外长乔利今年4月访问印尼和越南时重点探讨了「东协-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可能性。而且,这从「印太地区」谘询委员会的成员构成更是可见一斑。14名成员中大部分都擅长经贸领域的议题,例如亚太基金会董事会主席皮埃尔·佩蒂格鲁,加拿大政治和商业领袖之一的弗兰克·麦肯纳等。这种缺少职业外交官和地缘政治专家的构成在加拿大国内遭到诟病,一些学者认为加拿大政府的「印太战略」把经贸利益置于国家安全利益之上。

文章称,除了这几个值得重点关注的角度,目前加拿大国内关于「印太战略」的讨论还集中在另一个关键因素,即中国。卡尔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包天民指出,最初外交部的「印太战略」草案中没有提到中国,但后来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争论是否应该将中国因素纳入建议。从当前加拿大加入美国针对中国在南太不断提升的影响力所打造的PBP来看,加拿大似乎有了决定,中国因素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加拿大的「印太战略」之中。这对于一直未见起色的中加关系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印太战略 #加拿大 #美国 #经济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