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朱国珍专栏】如同二十多年前随手翻阅到池波正太郎的《京都.大阪散步》,产生了对京都的向往,这次是在图书馆看到"A Table In Paris"开启对巴黎散步的想像。

我对巴黎这个城市全然陌生(甚至有一点主观排斥),因为每个去过的朋友回来都说很脏,或者被偷被抢。我是个喜欢和谐与平静的人,如果一趟旅程的风险如此高昂,那么神游也许是比较好的选择。然而我认为对于所有的「未知」都不应该陷入主观判断,或者道听涂说。因此,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自去接触、体验。结果也许会失望,也许有收穫,也许,需要等到很久很久以后才有机会到当地去感受巴黎。

我曾经去过距离巴黎最近的地方可能是英国伦敦,或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网路搜寻了一下都在五百多公里的直线距离。旅游达人或许会说这两个地方与巴黎情调相差太多,然而对我这么遥远的亚洲背包客来说,世界上只有一个家乡,只要离开家乡都是异乡,因此,对我而言天涯都是同样的动词「Move」,因此只要离开家,到了什么地方都一样。

回到《巴黎的餐桌》这本书,它的英文并不难,还有个副标题是 ”The Cafes, Bistros, and Brasseries of the World’s Most Romantic City”。也许我是被这个副标题吸引,因为浪漫并不是只有米其林的星星,对于旅人来说,暂时歇息的小酒馆里一份温暖的餐点与热饮才是真正的贴心。

说起旅游这件事我完全外行。老实说我的胆子很小(拒绝看恐怖片就是铁证),但是人在江湖又不能随便示弱,因此常用沉默掩饰缺憾。人生第一次出国旅行是在1998年的冬天,前往汉城拜访侨生同学。当时经济舱来回机票只要四千多元。我天真的以为搭飞机就像搭火车,只要起飞前抵达机场就好。

当我们到柜台报到时,航空公司因为超卖机位,经济舱已经客满,地勤嘟嘟囔囔说了半天我也听不懂,最后拿到登机证的座位是第三排。从来没搭过越洋班机的我以为第三排就和金马号一样,坐在前面比较不容易晕车或晕机。登机后我发现座位超级大,空姐还会为我们的餐桌铺上白桌布,餐具都是纯银制,另外还有堆满新鲜水果与美酒的餐车在旁边走来走去。我第一次出国,什么都不敢碰,是美丽的空姐一直喂我们吃东西,直到降落。也因为这次经歷,让我以为搭飞机都是这么舒服,直到返程座位划到五十几排,我才明白原来飞机舱有前段与后段的差异。

不过我这一生的旅游运都不错,当空服员时从来没有遇到晴空乱流,就连误点或机械故障的延迟工时也没经歷过。也有几次出国行程遇到颱风,但是出发前颱风都转向,得以顺利启程。

至于巴黎,许多文本与电影早已诠释此地的浪漫旖旎,我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才有机会亲临,把时间轴拉长未必不是好事,透过书本认识一个人或一个地方,通常是最安全的方式。在梦想的实现或幻灭之前,对一个城市的想像俨然是精神上的富足。

作者为大学讲师、作家、广播主持人,曾创下连两年获林荣三文学奖双首奖记录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也许 #巴黎 #一个 #以为 #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