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1日报导,中国太空站的问天实验舱9月30日12时44分完成转位,太空站组合体由两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一」字构型转变为「L」字构型。这是中国首次利用转位机制在轨实施大体量舱段转位操作。后续,太空站组合体将等待梦天实验舱发射、交会对接后,还将转位形成太空站三舱「T」字构型组合体。上海航太八院(八院)指出,在被航太界形象比喻为「太空泊车」的此次任务中,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与转位分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转位过程起得柔、转得稳、停得准、对得顺,让首次「太空泊车」成功完成。
为什么要「太空泊车」?其背后又有哪些高科技在支撑?八院专家对此揭秘。
八院太空站系统产保经理魏智表示,按照中国太空站建造方案,在太空站组装建造阶段,陆续发射的两个实验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将对称分布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两个侧向停泊口,完成太空站「T字」基本构型的建造任务。
「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单体航天器,如果直接与太空站组合体侧向对接,会因为质心偏差,对太空站姿态造成较大影响,甚至会出现滚转失控的风险」,魏智解释道,「就像是我们用手推一根木棍的底部,如果是沿着它的方向直推过去的话,木棍会径直向前走;如果从侧面撞过去,木棍则会发生较大的偏转。在太空的微重力状态下,偏离质心的力足以让太空站的姿态失稳。」因此,两个实验舱都将先轴向对接于前向埠(类似于手推木棍底部),再通过转位移至侧向停泊口。转位动作的成败,直接关乎中国太空站的建造及后续任务实施。
为了让问天实验舱的转位过程变得更加平稳、顺利,八院805所对接与转位研制团队几经论证,并综合对比国际太空站的转位方案,创造性提出了「平面式转位方案」,这是国际上首次以平面式转位方案完成航天器的转位动作。
魏智说,俄罗斯「和平号」太空站採用的是翻转式组装方案,但这一方案在舱体转位到位后,舱体姿态会发生90°的翻转,而中国採用的方案,则是让问天实验舱在同一平面内转位,此时由于质心运动轨迹也处在一个平面,转位动作对太空站组合体的姿态扰动较小,更易于太空站的姿态控制。
问天实验舱成功转位至侧向停泊口后,需要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侧向再对接,也就是最后一步动作——「倒车入库」。
首先,转位机构要具有位置保持的能力,让23吨的实验舱以「悬停姿态」做好对接准备;其次,对接机构则要改变以往「粗暴的强吻」方式,採用一种全新的捕获对接方式,也就是「准静态对接技术」。
上海航太专家透露,其方式是由实验舱的对接机构主动推出对接环实现捕获,这一「吻」更轻盈、也更温柔。
为了实现完美的「倒车入库」,八院身经百战的太空站「老手」——对接机构已在21次在轨试验和数千次地面试验中进行了充分的双重验证,确保胜任此次全新的对接考验。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