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卫二的一大特点是,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壳,又被称为「冰卫星」。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科学界通过航太探测器发现土卫二隐藏着冰下海洋,分析它从冰缝中喷发出的冰粒,发现含有生命六种基本构成元素中的碳、氢、氧、氮和硫,唯独还未发现磷。
磷对构成生物体的DNA、生物膜、骨骼等不可或缺,因此国际科学界一度认为土卫二可能不适宜生命存在。
近期,郝记华带领的国际科研团队,创新性地构建海水—岩石相互作用模型,类比出土卫二的海水化学环境。
「磷只有溶于水才能被生物利用。与地球海水相比,土卫二的海水含碱量高且没有氧气,成分有点像『苏打水』。」郝记华说,他们发现,在这种「苏打水」环境中,土卫二星核中的含磷岩石,只需要约10万年就能向海水溶解出不少磷,而土卫二的海洋已存在1亿年以上,因此推断其已含有丰富的磷。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该成果。「这项研究从非常新颖的角度,揭示了土卫二的生命宜居潜力。」期刊审稿人认为,其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研究其他行星海洋的元素构成以及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