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Life》将隔离期间的日常生活搬上舞台,呈现疫情的限缩,舞者内心因工作停摆,仍必须锻炼身体的胶着感,两者形成对比。(李欣恬摄)
《Normal Life》将隔离期间的日常生活搬上舞台,呈现疫情的限缩,舞者内心因工作停摆,仍必须锻炼身体的胶着感,两者形成对比。(李欣恬摄)

酒精、口罩、卫生纸散落一地,家中客厅成为运动场,美国比尔提琼斯舞团前舞者刘奕伶,将疫情间在纽约闭关生活的情境转化成创作,编创独舞作品《Normal Life》,9日出发赴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首演。

刘奕伶表示,这部作品酝酿两年,目前是阶段性呈现,内容为疫情间在纽约关在房间里防疫以及自我省思的过程,「里面也提到我的舞蹈人生,包括从小如何锻炼自己,到进入舞团遇到的挫折,疫情间把自己关起来的挫折,都在里面呈现。」

刘奕伶毕业于北艺大舞蹈系七年一贯制,曾是美国知名比尔提琼斯舞团资深舞者,今年初她也在台湾担任舞蹈排练指导,协助台北市立大学舞蹈学系及中国文化大学舞蹈学系,完成演出澳洲编舞家史蒂芬妮.雷克(Stephanie Lake)作品《群像》。

刘奕伶表示,透过这部作品,她反思自己在舞蹈道路上,遇见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例如,她从小练到大的西方舞蹈技巧 turn-out(指身体的髋关节外转),练得很好,没想到反而成为舞蹈路上的阻碍,「因为身体被锻炼得太好,看起来反而太『容易』,不像是『一般人』。」

《Normal Life》将隔离期间的日常生活搬上舞台,呈现疫情的限缩,舞者内心因工作停摆,仍必须锻炼身体的胶着感,两者形成对比。舞台上还可以看见光影变化,刘奕伶说,那是她在纽约家中真实发生的事,「疫情间我曾坐在家里一个下午什么事都没做,就这样看着下午两点到晚上九点的光影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刘奕伶在舞作里的口白使用中文、英语两种语言,一个是母语,一个是她在纽约工作时锻炼养成的语言,两种不同文化脉络的语言,带给她不同的思考逻辑,也形成了她的舞蹈人生。

#刘奕伶 #舞蹈 #新冠肺炎 #纽约 #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