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K-12(学龄前到12年级)天文教育论坛于15日在嘉义市兰潭国小举办,全国各地天文教育工作者参加,研讨现阶段12年国教天文教育内容,中研院院士、中央大学教授叶永烜建议增加天文课程比例,建立有系统性的天文教育指南,培养人才。
叶永烜表示,22年来54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中有17名是天文学家,而2019年及2020年的物理奖得主都是天文学家,臺湾现阶段课纲中,天文教育仍只是地球科学学科中的一小部分,学龄前至高中的天文教育还有很多需要加强的空间,才能追上时代,教育部应重新评估多年未改的课纲比例分配,建立一套有系统性及有效的天文教育指南。
嘉义市长黄敏惠表示,嘉义市最大的教育优势就是推行「一校一特色」多年,让每间学校各有亮点,兰潭国小就是佳例,发展普及化的天文教育及自动化天文台,成为云嘉南地区推广天文教育的重要基地,被称为「嘉义市最接近星空的小学」。
兰潭国小校长邱荣辉分享学校推动天文教育30几年的经验,他说,每年3月办理「诸罗春分天文日」活动,吸引数千人次参加,学校的星象厅、天文台资源分享出去,也促进了亲子追星、观星及认识天象兴趣,推动天文教育有更多可能性。
市府教育处表示,兰潭国小的天文教育特色课程有好口碑,曾获得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兰潭」,肯定兰潭国小在天文教育的贡献,因而首届「2022 K-12天文教育论坛」在兰潭国小办理,别具意义。
此次论坛是台湾科学特殊人才提升计画之一,计画主持人是叶永烜教授,议程内容有邻近各国天文课纲的比较、学龄前至高中天文教学现场的经验分享、12年国教课纲中天文相关之设定内容、高中科展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亚竞赛,希望藉由讨论探究当前天文教育的困境、找出解方。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