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政策面而言,全名为「2022 年成长计画」的新财政政策内容,确实存在设计不良与不合时宜的问题。首先,特拉斯内阁提出的「2022 年成长计画」虽打着供给面改革的旗帜,却与1980年代雷根经济学及柴契尔主义仅有形似,且因客观条件与政策重心的不一致,使其注定难以复制前两者的成功经验;其次,英国此刻处于高通膨及低失业的景气过热阶段,但过热并不等于高经济成长,反而是由于生产资源缺失,使产出潜能下滑,导致总需求过剩的结果。所以,此时推行财政刺激政策,无论是减税产生的财富效果对消费的刺激,或能源价格限制使市场机制失能,皆助长需求,加强价格上行压力,将迫使央行更加紧缩。同时,在全球经济下行、各大央行启动升息循环收紧资金的大环境下,税收优惠及放宽投资规范对投资刺激效果预期亦不乐观。

不过,检视国内外金融结构后,研判本次市场动盪尚不会演变成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原因有四:1、英国虽将扩大举债,使政府赤字恶化,但在G7国家中,英国债务负担不突出,且债务平均到期较长,具有缓衝余地;2、英国有高达 99.76%债券是以英镑发行,并无来自英镑贬值导致债务膨胀的匯率风险,短期政府债务可持续性没有问题;3、英国上市公司净债务占营收比例低、家庭资产负债表良好,代表目前英国民间部门流动性没有问题;4、全球对英国总曝险(含潜在曝险)将近4兆美元,其中于英国的英镑计价曝险逾 1.3 兆美元,英镑贬值将使持有人资产价值下降,即匯率风险。但外国曝险性质仍偏向对民间企业的投资,在英国企业结构尚佳的情况下,不至于发生信用风险并外溢至债权国。

儘管如此,错误的政策组合衝击,显示政府治理的严重缺失,市场将重新衡量英国金融中心及英镑的地位,或将进一步导致英国国力下滑、英镑贬值的压力,使资产持有者承担价格风险。但考量英国私人部门负债结构并未失控、英国的外债大多数是英镑计价等情形,英国应不会有其他新兴市场面临美元升值时的恶性循环。

#英国 #结构 #问题 #市场 #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