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人需要快筛,土壤也能快筛!工研院开发的「土壤肥力快筛检测套组」,仅需30分钟就能检测出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让农民透过智慧影像分析为土壤开立处方签,给作物适宜养分,避免过度施肥又能保持地力。
工研院材化所经理黄静萍表示,氮、磷、钾是影响土壤肥力的3大要素,大部分农民是以经验判断植物特徵做施肥,若要知道土壤肥力状态,农试所及农改场有提供免费的土壤肥力诊断服务,但需耗时1个月才能得知检测结果。
为解决国内农业施肥痛点,工研院自2019年与农试所合作,开发出「土壤肥力快筛检测套组」,只要将土壤加水并加入萃取试剂,摇晃1分钟等待反应,即得到融出氮、磷、钾的澄清液体,再放入呈色盒后搭配呈色试剂,静置30秒就能透过呈色反应轻松掌握土壤的氮、磷、钾浓度。
此项技术特色在于萃取试剂的配方研发,让即使是烂泥巴都能在短短30秒就能得到乾净的萃取液,比起传统沉淀法更有效率,并搭配专利呈色试剂及呈色盒的设计,让农民在大太阳底下使用,都不会因光线或温度而影响判读情形。
此外,土壤快筛试剂更搭配智慧呈色判读系统,农民只要将呈色液体拍照并上传云端,AI演算法会比对氮、磷、钾的色阶,透过大数据的资料更能一手掌握土壤肥力状态,将比对准确率从肉眼判读的5成提升至8成,让农民掌握土壤肥力也能避免过度施肥,约可减少20%到50%的施肥量。
目前研发团队已在高雄湖内、台中神冈、云林土库等地,完成青花菜、玉米、花生、芦笋、火龙果等作物的样本实测,今年则选定恒春与洋葱农民,进行长期的场域验证,将透过长期搜集检测数据,连结地区、植株、土壤肥力和施肥的关系,建立完整资料库平台,提供农民精准的施肥建议,日后更能以大数据分析,协助台湾农业大步向前迈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