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达国际基金经理人王陶沙(Taosha Wang)则认为,预估2023年将延续去全球化、制造回流或邻近外包等趋势,而供应链与全球贸易的重组将产生赢家及输家,并形成以美国与中国为首的新贸易联盟,预估墨西哥和加拿大有望受惠美国贸易增加,印尼则有望受惠与中国之贸易紧密度。
Marty Dropkin表示,市场今年为高通膨所苦,预估通膨可能持续在高檔,宽松货币政策已画下句点,同时增加了央行过度紧缩引发经济衰退的风险。市场满心期待央行能够软化立场,设法引领经济软着陆。然而,由于各国央行已不再採取之前『不惜一切代价』应对疫情之宽松政策,温和经济衰退是2023年最可能出现的结果。在市场认清这点之前,可能会看到因为乐观预期联准会政策转向与否所造成的急涨与急跌,惟利率最终应将触顶止稳,但如果通膨维持在2%以上,利率就不太可能降得太快。
美元接下来的走势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2022年,强势美元重创其他经济体,不论是已开发国家或是依赖发行强势货币债的新兴国家皆然。若联准会持续升息,美元进一步升值,可能会加速其他地区陷入衰退。相反地,一旦美元走势明显转向,这些陷入困境的经济体就有机会缓解大部分压力,并提升整体流动性。
以区域性而言,各地展现明显差异。其中,欧洲在2023年恐将面临最为严峻的挑战。关键在于企业和消费者能否安然度过这个冬季,不致爆发削弱需求的停电问题,以及俄乌衝突后续如何发展。股市仍存在尾端风险,因为在一般家庭为生活成本上升所苦之际,欧洲央行仍持续升息步调。
美国的情况截然不同。儘管若干迹象显示消费者承受压力与日俱增,但实体数据尚未转弱,且市场尚未完全反映企业获利下修的幅度,因此成长如果突然减速,标普500指数明年有可能出现更剧烈的震盪。
亚洲方面则展现韧性。儘管强势美元加上联准会引领全球升息,导致今年亚洲市场出现几波资金外流,2023年可能还会持续触动投资人敏感神经,但由于亚洲各央行坐拥充沛的外匯存底,且外债负担较轻,许多央行较过往紧缩周期展现更佳韧性。中国大陆可能会持续推动其宽松政策;而印度在其强劲的国内经济支持下可望维持政策灵活弹性。由于2023年市场仍具波动,建议投资人可运用亚洲配置提升投组效益与成长潜力。
Matthew Quaife表示,在全球央行不计代价升息以对抗通膨情境下,2023年经济成长将转弱且央行鹰派态度将缓和,整体资产配置维持防御性策略,股票方面偏好较能抵御市场波动的优质股票,相对看好美股与亚洲不含日本地区。
在固定收益方面,考虑到美国和核心欧洲地区经济下滑风险,若央行减缓升息步调,股债市场可望回归负相关的特性,则债券方面尤其以政府债、投资等级债将扮演重要角色,偏好评价具相对吸引力的投资级债券。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