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杨文科日前提出未来4年10项重点施政,第1项河川疏浚可以达到防灾效果,开挖的土石也能溢注县政财源,但承办的民政处客家事务科长林昌炬说,县府有13年未办河川疏浚,公共造产基金人员都已离职,没人有经验,要疏浚油罗溪还是上坪溪仍在评估中。
前县长郑永金时,尖石乡尖石大桥到嘉新大桥长约2公里的油罗溪河道,从艾利等颱风后,淤积土石几与道路等高,严重危及堤防、道路、桥梁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地方要求疏浚殷切,2008年由前农业处长范国铨成立公共造产基金,聘用专业人员规画溪流水质、堤防及桥梁等环境监测等相关工程,召开多次座谈会取得居民支持,二河局审查后同意办理疏浚工程。
当时各县市河川疏浚,不时发生黑道介入及人谋不臧等问题,新竹县为免除人为弊端,规画全国唯一的「砂石车运输监控系统」,每部核准载料的砂石车都装GPS,进出各管制站都必须刷卡,在出入站、移动站及管制站都有摄影机,全程监控,让疏浚作业全程公开透明。
同时,依据水利署颁订的「採售分离」、「即採即售」原则,公平分配给9家砂石场採购,用最实际的重量法计价,设计的系统让黑白两道无机可趁,公共造产人员也不必担惊受怕。
当时在油罗溪河床开便道让砂石车出入,避免影响县道122线交通,每天上百辆砂石车排队进出工地,场面相当壮观。
该段油罗溪2公里河道,用1年半时间完成疏浚,开挖60万立方公尺土石,未见任何弊端,并让县库进帐1亿余元,水利署当时赞许这套系统是全国河川疏浚典范,并拍宣导片给其他县市参考。
前县长邱镜淳未续办河川疏浚工程,并将公共造产基金从农业处移回民政处,迄今13年未办疏浚,当时聘用的专业人员早已全部离职。
客家事务科长林昌炬不讳言,该科人员完全没有办理河川疏浚的经验,目前还在评估是疏浚油罗溪还是上坪溪,会请工务处等有经验的单位协助,将相关工程先委外做规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