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晶片战争越演越烈,欧盟成员国也瞭解到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并在今年2月发布了《欧盟晶片法》草案,该法条主要目标就是吸引半导体厂商到欧盟境内设立工厂,增加欧洲各国晶片自产的比重,降低对美国和亚洲的依赖。
据《鉅亨网》报导,欧盟察觉到,半导体产业链绝非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可以掌握,现在开始将发展重心放在晶片制造上,各国目前在《欧盟晶片法》草案的第一修改版已经达成初步共识,将极力争取台积电、英特尔(intel)、三星这三家拥有当今最先进制程的半导体企业,并打造一座能与美国争锋的半导体生态圈,吸引晶圆大厂前来设厂。
英特尔在今年 3 月就表示,会在德国展开170 亿欧元的投资,兴建2 座半导体厂,评估2027年可以展开生产,而从德国外贸与投资处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到,该投资案是整个欧洲至今规模最大的外商投资。此外,英特尔还声称未来会在欧盟境内,发展囊括研发、制造到封装的产业链,投资总额上看800亿欧元。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英特尔的投资案是《欧盟晶片法》跨出至关重要的一步,欧盟计画,接下来会将晶片产能从不到全球10%,于2030年提升到占世界生产比重的两成。
对于冯德莱恩在半导体产业上的乐观态度,德国智库「新责任基金会」(SNV)科技与地缘政治专案主任克莱恩汉斯(Jan-Peter Kleinhans)则抱持较负面的看法,他认为欧盟在晶片生产上其实没有太多存在感,英特尔在欧洲建厂对于提升该区的竞争力也非常有限。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