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体育馆建馆28年,今年北市体育局与台湾设计研究院共同合作,以场馆入口为改造第一步,并有望扩大到各楼层,体育局长李再立表示,这次改造以家为核心意象,大厅的柜台改造后也降低高度,友善轮椅族,未来盼将此处经验,运用在周遭的台北体育园区。
台北体育馆前身为台北羽球馆,也俗称红馆,于1994年改建为综合体育馆后,举办眾多国际级赛事,包括2009年台北听奥、2017年台北世大运,未来还有2025年双北世界壮年运动会。
体育局表示,本次以场馆入口为改造起点,包含统一的形象视觉,并设计同心圆结构的无障碍柜台,搭配3台萤幕及柱子上的数位面板,可播放场馆形象动画,以及现场赛事资讯,让前来比赛的选手与民眾,走进场馆就能一目瞭然,电梯间也搭配醒目标示牌及楼层平面图,之后会扩展到1楼、4楼、7楼。
李再立表示,台北体育馆今年1月到6月以来,举办超过400场比赛,使用频繁,这次改造以家为核心,设计识别系统及空间规画,像大厅的柜台改造后降低高度,友善轮椅族,未来盼利用此处的经验,将周遭的台北体育园区一同改造。
设计团队说明,除了新的识别系统,也设定新的slogan,这次的为「This is my house」,是篮球场上捍卫禁区的动作,也有场馆捍卫主场的概念,红色标志上也有巧思,三个方形代表三个不同球场,三个同心圆则有团结跟家的印象,也像时光隧道,左右两侧则有声波造型,象徵场边加油吶喊声。
设计团队也说,除了视觉形象设计,还有空间整合系统,将改善场馆指标,未来还会开发完整图表系统,把需要的指引完整提供;一同参与改造开幕式的体育选手也说,改造后很不一样,灯光带来活力,转换原本单调的蓝色,让大家觉得更温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