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厂展开二期工程,含3奈米厂等2厂完工后,晶圆年产量可达60万片,外界预期此举可消弥美国对台湾地缘政治风险的隐忧。但专家表示,一旦两岸爆发衝突,仅这些产能是无法满足美国的需求,也就是说美国经济仍无法幸免于难。

商业内幕报导,台积电上周宣布,亚利桑那州120亿美元(折合新台币约3600亿)的投资扩大至400亿美元(折合新台币约1.2兆),2厂分别于2024年及2026年完工,估年产约60万片晶圆。典礼上,美国总统拜登表示这项投资改变了游戏规则,指这些投资都在帮助美国强化供应链,并高呼「美国制造业回来了」。

在此之前,美国多次示警两岸地缘政治风险危及国安,表明对产能过度集中台湾的隐忧。若发生衝突,晶片生产戛然而止,可能造成数兆美元的经济损失,研究谘询公司Forrester副总兼研究总监(Glenn O'Donnell)警告,「如果衝突爆发,可能将产生我们所见过全球最大的影响,比1929年经济大萧条还严重」。

报导指出,美国致力降低对台湾依赖的过程中,亚利桑那州晶圆厂无疑是正确的一步,但对于目前晶圆厂的产能是否能让美国经济免于风险,专家意见呈现纷歧。

白宫晶片法案执行特别顾问查特吉(Ronnie Chatterji)表示,2厂规模在建成后能够满足美国晶片的所有需求,这意味着供应链具有弹性,美国不需依赖任何人制造晶片。

然而,半导体研究谘询公司SemiAnalysis 首席分析师狄伦(Dylan Patel)则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台积电去年整体逾1400万片晶圆产能,美企又占其收入的三分之二,每年仅60万片晶圆的产能远不足以满足美国需求。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顾问赖因施(William Alan Reinsch)说,晶圆厂确实重要,但同样也依赖原物料,其中包括美国亦无法自给自足的多晶硅,最后所涉及的不仅是晶圆厂。

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高级官员、现职分析师的拉塞尔(Martijn Rasser)表示,台积电所有最先进的能力、重要的专业知识,和大部分产能都在台湾,「就降低衝突潜在的经济风险而言,新晶圆厂对美国的作用非常有限」。

拉塞尔指出,若要实现供应链弹性,不仅需要进一步提升产能,也必须投资晶片供应链的其他领域。他称与其他人讨论至今,没有一个认为这产业有自给自足的可能,因此美国的挑战在于提高自身的能力,并认知到其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台积电 #美国 #晶圆厂 #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