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第一财经21日报导,当前,首剂新冠疫苗加强针在中国老年人群覆盖面还待拓展,重点面向免疫脆弱人群的第二剂次加强针(第四剂)的接种计画已在大陆多地正式启动。

大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3日印发《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在感染高风险、60岁以上、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和免疫力低下等人群中,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第一财经报导,《实施方案》发布一周后,截至20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石家庄、郑州、海口、重庆及浙江、江苏、安徽等多省市已正式开打。截至目前,中国已将老年人新冠疫苗加强接种与基础全程接种的间隔时间,从原来的6个月调整到了3个月,但任何人群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与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时间间隔都需要在6个月以上。对于「阳康」群体,感染康復后,再度进行加强免疫的时间间隔亦建议在6个月以上。

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所所长索罗丹19日就第二剂次加强免疫等问题进行科普时提到,按照现行的新冠疫苗使用技术指南,新冠病毒阳性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第一财经报导,一名新冠病毒研究专家指出,疫苗接种的周期一般有两个衡量因素,一个是疫苗保护效果的下降程度,即最近一次疫苗接种后抗体维持的时间,另一个是安全性。专家表示,对于非免疫脆弱人群,如果已经接种过三针疫苗,尤其是在经歷过一次感染之后,即使在最近一次抗体产生的6个月之后,免疫B细胞中的「记忆」也会持续存在,这意味着已有抗体对于防重症和死亡,仍然奏效。相反,如果在产生自然抗体之后,短期内再一次进行加强免疫,相当于人体免疫系统又一次遭受衝击,这是没有必要也是不安全的。

专家看来,老年人等免疫脆弱人群,之所以需要接种「第四剂」,有两方面原因:其一,随着时间推移,老年人中和抗体水准下降幅度更显着;其二,这些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故此,需要体内一直有「相对最强状态的免疫防护」存在。

至于前述基层疫苗接种人员提及当下部分老年群体「疫苗接种犹豫」背后的原因,即在阳性感染者陡增的当口,接种疫苗或反而增加暴露的风险,该名专家认为,确需引起重视。但理论上来说,如果在接种疫苗时或者返家途中被感染,疫苗依然可以发挥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画首席专家王华庆20日在大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之后产生保护作用,一个是会产生抗体,另一个是会产生细胞免疫,也会产生免疫记忆。接种疫苗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准会下降,另外,随着病毒的变异,免疫逃逸也在增强,使得抗体的作用在进一步削弱。但是,细胞免疫尤其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比较持久的。

#第四剂 #疫苗 #加强针 #新冠肺炎 #大陆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