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报导,1997年,叶锦青、李宝兰夫妇年仅36岁的儿媳因癌症去世,经歷生命的脆弱与无常,2位老人开始思考,当生命走到最后,还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感慨之余,李宝兰向丈夫提出捐献器官、遗体的想法,2人想法一拍即合,他们都觉得器官捐献是人身故之后「给世界留下最后的意义」。

2005年7月,72岁的叶锦青与世长辞,李宝兰翻开他的眼皮,发现亡夫的眼睛像婴儿一般明亮、纯净,仿佛还在注视着这个世界,因此她马上通知深圳市红十字会,争取尽快把丈夫的眼角膜捐献出去。很快,深圳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家中,经过协调,叶锦青的眼角膜被迅速送到深圳市眼科医院。

报导指出,叶锦青捐献的眼角膜先后让7个人重见光明,碍于深圳当时条件受限,他的遗体在家人努力及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捐献给广州一所医学院用于临床教学研究。2011年,叶锦青、李宝兰夫妇的儿子叶寧,在罹患癌症后的第15年不幸离世,他也捐出自己的眼角膜。

丈夫去世后,李宝兰将证明自己是器官捐献志愿者的身份卡片随身带着,深怕意外离世时,身边人不知道自她是器官捐献者,延误了最佳时机。2021年,84岁的李宝兰不慎摔倒骨折,经歷了2次手术仍卧床不起,最终于今年3月离世。遵从遗愿,她成为了一名无语体师,成为叶家第3位捐献角膜、遗体的人。

更多 CTWANT 报导

#捐献 #宝兰 #叶锦青 #遗体 #眼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