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至右分别为基隆长庚医院医研部部长陈品元、基隆长庚医院院长赖旗俊、基隆长庚医院外科部副部长陈志豪、基隆长庚医院副院长詹益圣。(林周义摄)
由左至右分别为基隆长庚医院医研部部长陈品元、基隆长庚医院院长赖旗俊、基隆长庚医院外科部副部长陈志豪、基隆长庚医院副院长詹益圣。(林周义摄)

桌球国手林同学,某次到校途中发生机车车祸,导致顏面外伤、身体多处擦伤,简易外伤处置后便返家休息,一周后脸部逐渐消肿,但麻木的情形未改善,眼睛也有迭影现象,经电脑断层检查发现是顏面骨折。基隆长庚医院以3D列印方式,客制化金属骨板再置入,终于恢復了对称的样貌,相关技术已接连荣获第18届国家新创奖学研新创、临床新创的肯定。

台湾每年的有12万件机车车祸,伤者以年轻人居多。顏面骨折的原因主要有机车、汽车车祸、运动伤害、跌倒及打架所引起,其中又以机车车祸占8成5最高。根据统计,每年共有3万1364例顏面骨折案例,等于每月2613例、每天84.3例。

基隆长庚医院外科部副部长陈志豪表示,严重、复杂性的骨折,就好比因地震而倒下的房屋,重建困难且棘手。顏面本来是3D立体结构,而重建所需用的骨板是平面的,要变成立体,需仰赖临床医师的经验徒手弯折,若不合就要反覆弯折,传统手术无法完全服贴。

有鑑于传统手术耗时、无法服贴的问题,基隆长庚团队我们利用3D列印科技,模拟并印出模具,将平面的骨板用机器压成立体骨板,不但省时,也更精准。以国手林同学为例,不但右侧颧骨骨折合併移位,眼窝底及内侧骨也有爆裂性骨折,另经理学检查发现,林同学明显左右脸不对称,右眼也有内陷情形。

基隆长庚医院客制化顏面金属骨板,帮林同学进行颅顏精准外伤重建手术。重建右侧颧骨及眼窝骨后,顺利恢復原本对称的颧骨及眼球位置,林同学脸麻及复视的现象也逐渐改善。

陈志豪表示,3D列印客制化顏面金属骨板的技术既安全、精准,又省时、有效率。除精准度提升4成外,手术流程也减少30~60分钟,整体手术时间省下2成。效率方面,人力、社会等成本减少了2成,效率也提升了3成。手术所需的材料由健保给付,但客制化的技术则需酌收设计费。

该技术已接连荣获第18届国家新创奖学研新创及临床新创的奖励,基隆长庚医院医研部部长陈品元形容是「还我漂漂拳」,建议民眾在受伤后2、3周后,待肿胀消除再进行手术,先做完紧急处理,再考虑美观问题。

#骨板 #3D列印 #长庚 #顏面骨折 #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