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近年来纷纷宣示将在2050年前致力达到「净零排放」,承诺快速且大量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国发会今天公布净零转型阶段目标及关键战略执行方案,并提及2030年目标为较2005年减碳23%至25%,与原本的目标20%相差无几,但多个环保团体批评,2050减量目标设定为全面净零,但2030年的目标规划至今竟与现行温管法设定的目标相差无几,抗拒2030年40%的减量目标,连30%的目标都不愿纳入规划,令人怀疑中央是否有达到2050净零排放的决心?
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环境权保障基金会等环团声明指出,现行温管法2050年减量50%的架构下,原本就设定2030年减量20%的目标,如今整部法案大幅修订为「气候变迁因应法」,行政院也于三月提出净零路径,将2050减量目标设定为全面净零,但2030年的目标规划至今竟与现行温管法设定的目标相差无几,密集规划了一整年却只增加4%的减量目标,此目标设定可见我国对于净零排放仍过于保守消极,未拿出破釜沉舟的魄力,气候变迁因应法也即将明定2050净零排放,我国的中央政府却仍裹足不前,不仅抗拒2030年40%的减量目标,连30%的目标都不愿纳入规划,令人怀疑中央是否有达到2050净零排放的决心。
环团也建议,工业减碳策略目前散落在12项战略之中,且金管会的绿色金融战略尚未清楚说明其如何驱动足够的投资来引领工业转型;目前的公正转型战略也尚未评估工业净零转型过程中对劳工与当地经济的可能衝击、拟定细部措施的实施期程;中央应在明年第一季时,由经济部统合散落在12项战略之规划,提出完整的工业净零战略,方能呼应 COP27之后,七大工业国欲藉由气候俱乐部加速工业去碳化的国际趋势。
环团指出,今日战略公布后,后续应建立长期的社会沟通与协作机制,持续邀请社会各界针对政策计画进行对话讨论,提出公民参与时程,扩大参与途径,让公眾了解净零路径此一重大政策。而首要之务便是公开基础资讯,例如预算、具体目标、能源与产业评估的量化数据等,让净零转型的讨论能够立基于真实的数据资料。同时也要邀请各利害关系人成立监督小组,检讨各战略执行进度,与时俱进地检讨修正。
针对多国2030年减碳承诺比我国更严格,环保署气候变迁办公室主任蔡玲仪说,各国计算基础或选用的基准年不一样,我国原本2030年的NDC 20%就是务实计算,仍用最保守的可以减碳的空间,虽然公约呼吁加大2030年减碳力道,但亚洲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上扮演不同角色,以台湾产业结构检视及调整很务实。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