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游荡犬猫零扑杀政策于2017年2月上路,即使有TNR(诱捕、绝育、回置)措施,但国内游荡犬猫逐年增加导致许多公共安全、生态保育等严重问题,收容所也面临承担过量猫狗的窘境。针对社会安乐死恢復与否的争议,专家表示,安乐死非扑杀,而是基于动物福利的必要选项。

清大通识教育中心教授顏士清说,台湾社会基于人道、社会文化等考量实际执行面,并不会全面採取扑杀,但反过来思考,将犬猫丢弃使其自生自灭、野生动物被犬猫杀害、把犬猫关在收容所的无期徒刑也都完全不人道,安乐死不是扑杀,而是基于动物福利应该被接受的选项。

顏士清说,现行法令规定只要收容中心的犬猫有严重疾病、受伤,或法定传染病等可以直接执行安乐死,但现在只要安乐死比例过高就会被紧盯,成为收容中心执行安乐死的一大压力。

台湾行政法学会总干事张锟盛说,台湾政策的执行往往碰到政府给的人力物力不足,因而造成资源的排挤效应,然而扑杀和安乐死是不同的概念,荷兰的游荡动物从多变少,我们可以效法那些国家的做法。

反对「恢復流浪动物安乐死与规范喂养流浪猫犬」提案人廖小姐说,我们不该为了保护特定动物(石虎等)而把其他动物赶尽杀绝,重启安乐死势必要重新整理人力与物力,这又是资源的浪费,因此严正反对重启安乐死,「毁灭一群游荡动物不会让世界更美好」。

挺挺网络社会企业创办人刘伟苹表示,动保团体与保育团体是有共识的,收容所目前是可以基于动物福利执行安乐死,希望将安乐死与扑杀一直搞混的民眾与民代,不要再继续施压收容所追求零安乐。

另外,动团也非常支持的生态敏感区游荡犬猫全面移除,建议可以将造成野生动物危害的游荡犬猫列入精准补捉,呼吁请农委会应成立专案小组让会议后能有具体行动。

农委会动保科科长郑祝菁表示,针对零扑杀政策的调整应回归立法机关的倡议,且行政机关量能有限,呼吁各界通力合作,而不仅是倡议。

#安乐死 #扑杀 #收容所 #游荡犬猫 #犬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