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候愈来愈严峻,疫病对鸡只的衝击也愈来愈大,今年蛋价再创歷史新高,缺蛋又再度面临挑战,如何让供蛋稳定,根本原因还是要回到养鸡场如何升级。

近期居高不下的蛋价,让消费者相当有感!

从2021年12月开始,鸡蛋价格不断往上飙升,到了2022年5月一斤产地价更突破40元,且至今都未低于此价格;对照2019年2月,36.2元的上一波蛋价高点,蛋价几乎可说是「回不去」了。

蛋价涨,除了饲料涨,也和产量下降有关。翻开中央畜产会的统计资料,鸡蛋产量从2021年12月开始,接连12个月比前一年同期低。

「今年(指2022年)缺蛋情形的确比往年严重!」畜牧处副处长江文全直言,从每月的日均产蛋量来看,都比去年同期还低,但同时台湾人平均每年鸡蛋消费量却持续攀高,2021年达到356.25颗,需求变更多,供给却降低,供需不平衡下价格因此推升。

江文全进一步分析,缺蛋成因有复合型因素,包含饲料价格影响鸡农养鸡量,加上气候因素影响,太冷太热都会造成产蛋率下降,还有疫病、禽流感等造成鸡只死亡,这些都会影响整体供蛋量。

这次缺蛋状况,更加凸显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多数蛋鸡农仅考量蛋价和饲料成本价格单一因素,只要每斤蛋价比饲料等成本高,有利可图,就继续养鸡,但是较少考虑如何让产量稳定。

困境一》传统鸡场环境不佳

产蛋率降低,供蛋不稳定

高蛋价背后,其实反映出产业发展的两大困境。

困境一,是台湾传统养鸡场逾9成,造成供蛋不稳定。江文全解释,影响蛋鸡生产效率三个关键因素,在于遗传、环境和疾病。其中,遗传是指鸡只本身的条件,但是后两者则可以透过养鸡场的转型来提升,藉此维持供蛋稳定。

中兴大学名誉教授许振忠观察,高蛋价的背后,看到的是鸡蛋的供需因素,因为供不应求,蛋价才会高,如何提升供蛋量和供蛋稳定,最主要就是养鸡场环境的提升。

根据最新出炉的2021年台湾家禽统计手册,全台湾1613个蛋鸡场中,现代化的水帘式、高床式分别仅有75场和59场,剩余的都是传统鸡舍,占比91.7%。

许振忠指出,极端气候影响下,冬天更冷,夏天更热,台湾蛋鸡场大部分还是传统开放式,加上集中在中南部,尤其彰化、云林、嘉义、台南和屏东,夏天鸡只往往热到受不了,冬天一有寒流来也会影响产蛋率,但只要让养鸡场转型现代化,就能有效稳定控制温度对产蛋量的影响。

温度变化,确实会影响产蛋率。农委会统计,2022年3月,嘉义出现最高温32.1度,最低温仅9度,剧烈温差造成整体产蛋率降到6成4,到了6月后温差变化没有这么大后,产蛋率才逐渐提升。许振忠说,无论冬天还是夏天,传统开放式鸡舍让蛋鸡暴露在这样的温差中,对鸡只健康是不好的,也因此影响产蛋率。

东海大学畜产与生物科技学系教授陈盈豪二○年的研究更显示,在平均周产蛋率中,现代化的水帘式密闭及非开放式蛋鸡舍「统进统出」的饲养模式,显着地较传统蛋鸡舍分批饲养,可提升30.56%的产蛋率。

传统鸡舍朝现代化转型,除了能让产蛋率更稳定外,还有降低禽流感风险等好处。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副执行长陈玉敏不讳言,台湾传统蛋鸡场的环境,很容易成为疫病传播的大温床,格子笼层层堆迭饲养,下方鸡粪也不断堆迭,环境脏乱,一旦病毒入侵,随即整场传播开来。

防检局统计就显示,2022年确诊禽流感的40个禽场中,白肉鸡仅一场、蛋鸡则共有7场。蛋鸡场中,更有6家採传统的开放式养殖。

文章来源:阅读全文
(图/今周刊提供)
(图/今周刊提供)
#极端气候 #产蛋率 #蛋价 #缺蛋 #养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