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左营莲池潭旁龟山脚下26日举行「见城之道」竣工启用典礼,高雄市长陈其迈偕同文化部长史哲,在地方民代等贵宾陪同下,踏上跨越300年歷史时光的见学之道,一同见证左营旧城缝合大小龟山的第一哩路,这条文化廊道可远眺整座莲池潭,未来将成为高雄文化观光上一大亮点。典礼上高市府与文化部更进一步宣布缝合旧城最重要的「南门赋归」计画启动。

「见城之道」的竣工,缝合了自1930年代因开辟道路被切开的龟山。(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见城之道」的竣工,缝合了自1930年代因开辟道路被切开的龟山。(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文化部长史哲致词时表示,见城计画始于2016年,共提出5大方案,26项子计画,总计20亿元预算经费。市府团队几年内积极完成通水、西门遗址及城门遗构的再现、北门彩绘的修復,以及去年3月动工1年期间即完成的东门段见城之道,接续将进行的南门见城之道,不仅将缝合大小龟山,也将连结孤悬的南门及西门遗址公园。史哲强调,见城之道的关键是其后与住家围墙合一的城墙,「这座城墙是臺湾歷史的缩影,也是高雄发展的见证」,文化部一定会继续大力支持,期盼让城墙早日重建天日,成为国家级重要地标。

见城之道将成为左营旧城见学之道。(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见城之道将成为左营旧城见学之道。(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陈其迈市长表示,今年三月初前往日本参访时看到受到地震毁损的熊本城,在修復时搭设「特别见学通路」景观廊道,让民眾见到古城的破损与修復的歷程,现在高雄终于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见城之道。歷史现场的重建,不只是重建现场、记忆,更是重建左营人的感情。陈其迈也强调,目前见城之道的启用只是第一阶段,接着将启动「南门赋归」的计画,藉由南门圆环的路型改善,不仅将左营旧城的城墙重新串接,更改善南门圆环的交通问题。

陈其迈与地方民代等贵宾自拍合影。(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陈其迈与地方民代等贵宾自拍合影。(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文化局王文翠局长表示,见城之道设计上顏色、量体、高度等与周遭地景融合,更考量交通安全让跨越胜利路段拉高到6米高。更是个考量歷史文化、观光交通使用、水土树木保持,克服重重困难的工程,不仅解决观光客自海光停车场跨越胜利路安全的问题,莲池潭这个高雄重点观光区域有了一条领先全台的歷史见学步道。

见城之道设计上顏色、量体、高度等与周遭地景融合,更考量交通安全让跨越胜利路段拉高到6米高。(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见城之道设计上顏色、量体、高度等与周遭地景融合,更考量交通安全让跨越胜利路段拉高到6米高。(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高雄市旧城文化协会理事长郭吉清表示,在地的耆老觉得非常的高兴,左营这个灵龟又活起来,让左营的旧聚落跟新社区把它做一个连结起来。典礼上的立法委员刘世芳表示,藉由见城之道,让大家看见左营的歷史深度,也让左营发展越来越好。立法委员许智杰表示,左营区跟凤山区是兄弟区,期望能够重建左营与凤山的歷史连结。

见城之道挂起喜庆红灯笼,沿着古城墙体验台湾第一石城的雄伟与歷史的痕迹。(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见城之道挂起喜庆红灯笼,沿着古城墙体验台湾第一石城的雄伟与歷史的痕迹。(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高雄市政府指出,左营旧城是台湾现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自2016年起高雄启动左营旧城「见城计画」,是全国重要的再造歷史现场旗舰计画之一,这次竣工的「见城之道」,缝合了自1930年代因开辟道路被切开的龟山,也修补了龟山被胜利路切断身首分离的风水。路线由见城馆开始,往北沿着旧城墙穿越树林及停车场,跨越胜利路,连接大小龟山既有步道,衔接至北门,总长约770公尺。在歷经7年陆续完成护城河通水、见城馆设置、见城大戏、修復东、西、北门段城墙、西门遗址公园等各项重要工作等重大基础建设,左营旧城已经成为高雄重要歷史教育与体验的重要场域。

#见城之道 #左营 #龟山 #南门 #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