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亚纶去年在影集《我愿意》有亮眼表现,今年将触角延伸到电影,从《我的婆婆怎么把OO搞丢了》的大明星OO、《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林柏宏的前任男友、《做工的人 电影版》的运来哥哥,每部角色各异,还因此被封为「台片吉祥物」。

炎亚纶谈到连续接演3部电影的原因,「每个角色要挑战的事物各有难度,包含用台语演出、第一次在大银幕和男生有恋爱情节,满足了我对角色上面的渴望,每个角色也都有很多发挥空间,每部作品都尽情去玩。」

被问哪个角色最突破,炎亚纶表示还是《做工的人 电影版》「运来哥哥」,他自认台语程度不足,虽然身边很多长辈会讲台语,「『听』不困难,但『说』需要练习。」但郑芬芬导演要求他说出流利台语,「还需要一些语速,角色原本还有很多要吊书袋的俚语,因此特地找来台语正音老师陪练。」

从小萤幕演到大银幕,是否有感受到两者差异?炎亚纶过往认为电视剧需要多一点表演成分,因为必须透过小萤幕让观眾在每一集中感受到角色情绪变化和成长,而大银幕需要更细微的表情。但令他惊喜的是,「近期这几个作品刚好相反!我在戏剧《我愿意》比较多内心戏,反倒是国片很多外放角色可以挑战,我现在经歷的跟我想像中是完全相反的事情。」

炎亚纶现在最想挑战类型片的反派角色,他形容自己是个喜欢「被惊吓」或「被挑战」逻辑的观影者,在看电影戏剧时,热爱看到反派的翻转,「究竟是谁在背后主谋或捣乱,让我感觉很有趣。观眾一开始被隐瞒真相、猜不出坏人,后面才恍然大悟,这必须结合演员演技、剧本、导演和其他演员合作,才能堆迭和铺陈出这样的反转。」

#炎亚纶 #角色 #台语 #电影 #大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