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下,农业实验学校的可食地景上蝶舞翩翩,玉米、辣椒、橡叶莴苣、豌豆苗、红凤菜、高丽菜、薰衣草、孔雀草等各式蔬菜与花卉,以饱满的色泽、挺立的枝叶,透露出让农作物丰收的秘诀,那便是仰赖健康的土壤与生态和谐。
可食地景后方,以八座温室搭建出农业实验学校的校地。第一座温室是蜜蜂的家,养蜂逾30年的採蜂寻蜜人郭贤德,将他的甜蜜小伙伴们带进绿博,养在落羽松下。你经常可以看到他在树下劈柴、生火、熏烟,藉由烟雾稳定蜜蜂的情绪后,再趁机拿出蜂巢片採蜜,有时也採採花粉;你若正好经过,或许有机会嚐上一口绿博区域限定的花粉与蜜,感受最天然的蜂味。
第二、三座黑网温室是菇菇的世界,菇类专家同时也是百大青农的林涵榆,要教你认识如何以废弃的材料,如咖啡渣、木屑、椰纤、稻杆、米糠、玉米芯等生产蕈菇,减少伐木种菇的砍伐问题。而以废弃材料所制成的太空包,在生产任务结束后还可再以介质的型态回归土地,成为可替代进口泥炭土的栽培介质。
经常挤满游客的第四座温室是田间小学堂,许多在地的农业达人以每天1~2次的频率开课,供现场游客报名参与。例如郭贤德带来的狩猎蜂蜂巢DIY、林涵榆的灵芝小世界,或是採摘可食地景上的蔬菜做成蔬食饭糰、烘焙有机米谷粉鸡蛋糕、防蚊植物萃取DIY等。
第五~第七座温室是农业实验学校的重头戏,说的是现代农业如何利用生物天敌对抗害虫,以达到不施用农药也能生产无毒蔬果的目标。曾获得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的黄王杰,从民国86年开始投入一物克一物的病虫害防治,他为绿博带来许多农民眼中的益虫,希望民眾在认识益虫后能产生想保护益虫的心情。因为保护意识的提高,将有助于提升益虫的数量,让生态可以获得平衡;而从事惯行农法的农民也能因此减少用药,维持环境与土地的健康。
当你走进温室,仔细观察就有机会在温室里看到可爱的小瓢虫,但牠可不是吃素的。像最近这种冷热交替的时节,大量爆发的蚜虫经常会吃光各种作物;超爱吃蚜虫及其虫卵的瓢虫就是农民使用范围最广、使用率最高的抗蚜大将。
比蚂蚁还小的草蛉不只喜欢吃蚜虫,还爱吃粉介壳虫、红蜘蛛和螨类。有趣的是,草蛉是种娇生惯养、不耐高温的昆虫,因此宜兰农民养了一段时日后会和屏东的农民交换,用耐热的屏东草蛉来宜兰放暑假;而耐寒的宜兰草蛉则去屏东过冬。
另外还有喜欢吃粉介壳虫的孟式隐唇瓢虫;喜食红蜘蛛、白蜘蛛的巴氏小新绥螨;爱吃蓟马、叶螨、粉虱、蚜虫的小黑花椿象;以及会利用长喙吸光甜菜夜蛾、斜纹夜盗蛾、小菜蛾、纹白蝶等昆虫体液的黄斑粗喙椿象等。有兴趣的民眾,可参与黄王杰所带领的体验「天敌释放导览」。
最后一座温室介绍的是抗逆境农作。当气候变迁愈发剧烈,时而乾旱、时而强降雨的天候频繁发生,农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为了稳定粮食生产,培育更耐旱、耐热的作物品种已是当务之急,因此温室里可以看到经改良而更耐热的青江菜、芥兰、花椰菜和油菜等。
农业实验学校的体验活动经常可品嚐到许多特色农产,如灵芝茶、灵芝咖啡、米谷粉鸡蛋糕、米谷粉蜂蜜蛋糕和野菜饭糰等。但不开放网路预约,仅供现场报名,举办时间以上午10:10~11:00、下午14:10~15:00两个时段为主,有兴趣的朋友,建议时间一到就杀到现场吧!(广告)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