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即将到来,许多新鲜人都在准备出社会顺利衔接职场,不过一位女子近日表示,「保险业每年真的都出现一堆免洗筷」,感嘆不少冷门科系、学店生、没什么一技之长的新鲜人们,毕业后都会摇身一变成为保险理财专家。贴文一出引发热议,有人更直言,最噁心的是保险业务入行时都会称同组同事为家人、事业伙伴,离职后却都成为陌生人,「翻脸比翻书还快」。
原PO在Dcard发文表示,近日她身边的学弟妹IG开始出现「投资理财、保单健检、保障、医疗、车险」等字眼,有的人更自称会财务规划,感嘆很多自称保险理财专家的人,都是冷门科系、学店生、没什么一技之长的新鲜人,「我傻眼,到底一堆人被洗脑成这样是怎么办到的?保险不就卖保单跟储蓄险顶多投资型吗?」,重点是大学科系根本与保险无关,让她直呼真的很好笑。
原PO分析保险业制度,100万储蓄险有40%是公司奖金发掉,最底层业务约分到20万,其他会一直扣着,除非业务拉到一定的下线或是「主任」等一定等级,达标后才会发出剩下的奖金或是招待出国,所以一般储蓄险绑6年约,就是因为得花6年才能赚回约40%本金,6年后的利息约2%至3%,但业务当月就能拿到20%以上佣金,等于业务马上拿走保险人约16年才能拿到的利息收入,更别说每年的「续期奖金」。原PO认为,「10个业务大概7个阵亡、1-2个死撑」,且这些业务的心态都很敏感脆弱,经不起质疑跟辩论。
对此,许多网友纷纷回应,「我觉得最噁心的是他们同组都会自称家人?事业伙伴?然后阵亡了,就当成陌生人,当初说的多好听,结果走了,翻脸比翻书还快」、「也就台湾保险业这么猖狂,专业性有够低,职位有够高」、「而且出席什么大会还要打扮的跟礼服店公主一样,笑死」。
不过也有人认为,「保险要学的真的很深,也学不完,业务如果不好好学,只会用话术,真的很可怜,偏偏又是这种主管占多数,然后这种坏风气一直传下去」、「撇除你说的储蓄险之外,医疗险这些保障型的东西我是认为很重要啦,其实保险不难也很重要,蠢的是这些人把他搞烂」、「我有亲戚也是做保险,但做蛮久了,而且做得感觉还蛮有声有色的。在我眼里看来也没有什么很过分的拉业绩行为,出去吃饭也不大聊到保险相关,也就不评论什么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