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基隆市暖暖区的「大菁农场」,在早期是台湾天然的染剂「蓝染」其原料「大菁」的主要产地,在一百多年前甚至是出口至中国大陆经济作物的第一名。基隆市传统文艺农业协会于31日举办「来打一手暖暖蓝!」的蓝染体验活动,市长谢国梁也出席体验支持。
谢表示,像大菁农场这样在地又有特色的产品,市府会来思考要如何让它能够有效的商业化,来促进基隆暖暖在地经济发展与观光。前议员王醒之表示,期许谢市府不要像前市府一样「无视」暖暖大菁的文化发展,让暖暖可以更棒更好。
市长谢国梁出席活动表示,今天很开心可以与好朋友们一起来大菁农场体验传统的「打蓝」工艺,把过去蓝染的文化重现,觉得非常棒。现今社会逐渐强调永续环保,所以现在大菁用这种復古又天然的方式,是非常符合潮流的。
谢认为,未来市府会来思考,如何把这么有意义的在地蓝染文化,透过与在地协会的讨论,来推广到其他外县市,让各地游客都能来暖暖体验蓝染,也来帮基隆创造更大的观光效益与促进经济。
活动当天由于受到马娃颱风外围环流的影响,现场雨势不小,但是没有浇熄参与民眾的热情。由当初建立起大菁农场的王国纬老师带领市长谢国梁亲自体验制作染剂,并于染池「菁礐」中搅拌染剂至泡沫呈现蓝色撞才算完成。该菁礐特别之处在于,它是按照古法仿制的「復刻版」,具有「三圆一方」的特色。
主办单位基隆市传统文艺农业协会理事长王醒之表示,蓝染文化是暖暖在地最值得自豪的产业,过去在1850年到1880年左右,由大菁萃取制作而成的「蓝锭」,出口到中国大陆的产值,一度是全台第一,由此可见过去蓝染产业链的辉煌。而现在各地开始重视在地文化观光的发展,本来就具有独特蓝染产业的暖暖,更是值得推广的最好标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