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为师,终生为母」佳话落实在桃园杨梅国中秀才分校!这里是全台最大慈辉班,在此任教21年的训育组长梁文玉辅导过上千学生,她说来到秀才的学生并非坏孩子,只是需要多一次的机会,让他们翻转人生;最让她觉得欣慰的是退休前已有学生小慈(化名)发愿回校服务,接手她的志业,照顾中辍、家庭困难的学弟妹。
盖在山坡上的秀才分校,教室层层迭迭, 校区腹地不大没有操场,上体育课时只在校舍一楼中庭架设几面网子,这节上的是躲避球,学生们玩得尽兴,校长走过时一个小女生上前撒娇「我身体不舒服、发烧」,校长李汝怡笑着搂住学生软言安慰,师生感情深厚。
一头长髮搭上一袭长裙,讲起话来温柔活泼的训育组长梁文玉,在创校之初就来秀才服务,是孩子们口的「妈妈老师」,在秀才任教如同「母鸡带小鸭」,看着上千名孩子成长,每天都有感动、心疼的故事发生。
文玉老师回忆,第15届毕业学生小潘潘的父亲嗜赌,对女儿总是拳打脚踢,她毕业后考到高职开始半工半读生活,但父亲根本没钱提供学费反而不断跟她索讨金钱,小潘潘身上没钱,肚子饿到不行时就到自助餐买碗白饭,再到超商配免费关东煮的高汤,一天仅吃一餐,小潘潘也曾迷茫过,但最后仍撑过毕业考取大学,现在是名美容美髮设计师、生活稳定,她以自己的例子勉励学弟妹不要放弃主导人生的希望「珍惜在秀才衣食无虞的日子,有老师照顾和宠爱」。
说起第18届毕业生小慈(化名),文玉老师不禁红了眼眶,轻嘆「她让我觉得当这个老师很值得、很欣慰」。小慈从小被父母抛弃,在孤儿院成长,后续被送到寄养家庭,小慈来就读时曾许愿「梦想是找到妈妈」,国二也经歷叛逆期,不断跟老师和寄养家庭爸妈唱反调,但国三时变了个人,像个大姊姊帮老师做事、照顾学弟妹,毕业前小慈早已把学校当成家,梦想也变成「回秀才当舍监」,目前小慈正努力取得专科学位,好回到秀才担任宿舍辅导员。
「小慈虽然童年蒙受阴影,但她一路茁壮,『长成好健康的孩子』」。文玉老师表示自己不用担心退休了,有小慈承继志业,当妈妈老师照顾学弟妹,她才能心安。她说秀才分校存在的意义就是拉学生一把,也开玩笑「任教期间,幸好教过的学生没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来,算小有成绩」。
本刊调查,秀才分校1999年规划筹建,于2003年4月竣工,该校设立起因为因应社会环境变迁急遽,造成诸多家庭结构及功能失衡,政府为了缓和中途辍学人数成长,减少社会青少年问题发生,由教育部出资协助地方政府设立慈辉分校及慈辉班,免除所有学杂费,但招收对象需要经过评估,主要为遭逢家庭变故暨经济困难之中辍之虞学生,其中家境清寒暨家庭功能不彰学生为优先。
秀才分校慈辉班以「家校合一」办校,于周间部分取代家庭教育,所有学生一律住宿,除男女生分宿,从营养午餐分工到寝室管理,皆由学生们各自分工,以期学习独立自主精神。而在课程部分,学校希望学生自立下,国中3年的就学过程中,选修3门不一样的技艺课程,培养一技之长,为未来离校后独立生活打底,让学生们有机会翻转人生。
更多 CTWANT 报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